湘桥区,这座镶嵌在韩江中下游的千年古城,是潮州文化的核心腹地。它东临韩江,西接揭阳,南连汕头,北枕凤凰山,自唐代设州以来,便以 “岭海名邦”“海滨邹鲁” 闻名 —— 这里有广济桥的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有开元寺的宋代梵音,有牌坊街的石坊林立;更有牛肉火锅的鲜嫩、卤鹅的醇香、粿条的韧滑、工夫茶的回甘。无论是想寻味地道潮菜、徜徉千年古迹,还是想沉浸式体验潮绣、木雕、潮剧等非遗文化,湘桥都能以它独有的古朴与鲜活,为每一位旅人编织一段满是 “潮味” 的记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千年古城,开启一场兼具烟火气与文化底蕴的深度旅程。
一、美食探索之旅
湘桥的美食,是潮州人对生活的极致追求,也是千年潮文化的味觉载体。这里的食物讲究 “鲜、香、清、醇”,从清晨巷子里的一碗粿条,到深夜街头的一锅牛肉火锅,从节庆必备的卤鹅,到午后解馋的甜汤,每一口都藏着潮州人的匠心与智慧。食材多取自本地,做法传承古法,调味注重平衡,既不张扬,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一)特色主食:藏在烟火里的日常滋味
在湘桥人的餐桌上,主食从来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而是一日三餐的 “灵魂”。粿条、肠粉、糜类、朴籽粿等,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做法与搭配,承载着湘桥人的日常记忆。
潮州粿条是湘桥最具代表性的主食,也是本地人早餐的首选。与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潮州粿条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蒸制、切条而成,质地柔韧爽滑,带着淡淡的米香。湘桥人吃粿条,讲究 “现煮现吃”,吃法分 “干粿”“汤粿”“炒粿” 三种,每种都有独特的风味。
干粿的精髓在 “拌料”:将粿条在沸水中焯 10 秒,捞出沥干,放入碗中,加入事先熬好的牛肉丸汤或牛杂汤(少量,仅润粿条),再淋上沙茶酱、花生酱(两者比例约 2:1,沙茶提鲜,花生增香),撒上切碎的芹菜粒、香菜、炸花生,最后加入几片卤牛肉或几颗牛肉丸。搅拌均匀后,粿条裹满酱料,柔韧中带着沙茶的咸香与花生的醇厚,牛肉丸弹牙多汁,每一口都层次丰富。
汤粿则胜在 “汤底”:用牛骨或猪骨熬制的清汤,加入萝卜、玉米炖煮,汤底清澈鲜甜。将粿条放入汤中煮熟,加入牛肉丸、牛杂、卤蛋、青菜等配料,出锅前撒上芹菜粒和胡椒粉。汤粿的关键在 “清”,粿条吸收了汤底的鲜味,配料新鲜实在,一口汤一口粿,暖胃又舒服,是秋冬季节的热门选择。
炒粿的重点在 “火候”:热锅冷油,放入粿条快速翻炒,避免粘连,待粿条变软后,加入鸡蛋、瘦肉丝、豆芽、韭菜、香菇等配料,调入生抽、少许蚝油、胡椒粉,大火翻炒至配料熟透。炒好的粿条色泽油亮,粿条柔韧有嚼劲,配料鲜香可口,韭菜的清香与香菇的醇厚交织,是午餐或晚餐的常见选择。在湘桥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卖粿条的小店,清晨时分,店门口总能排起长队,一碗热腾腾的粿条,便是湘桥人一天活力的开始。
潮州肠粉是湘桥另一道经典主食,与广州肠粉的 “薄透” 不同,潮州肠粉更注重 “料足” 与 “酱汁”,是本地人早餐与夜宵的热门选择。潮州肠粉的粉皮以大米浆蒸制而成,皮薄却有韧性,不易破,能包裹更多馅料。馅料通常有鲜虾、猪肉末、鸡蛋、香菇、豆芽、生菜等,可根据喜好搭配,讲究 “新鲜”,比如鲜虾要选活虾,猪肉要新鲜现切。
蒸制肠粉时,将粉浆均匀倒在蒸盘上,放入馅料,蒸 2-3 分钟,待粉皮熟透、馅料断生后取出,卷成条状,放入盘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淋酱汁”—— 潮州肠粉的酱汁是灵魂,每家店的配方都不同,但通常以酱油为基础,加入花生酱、少许冰糖、葱花、香菜等熬制而成,有的店还会加入沙茶酱或芝麻酱,增加风味。酱汁要淋得均匀,确保每一段肠粉都能裹上酱汁,再撒上少许菜脯粒(萝卜干粒),咸香中带着一丝清甜,菜脯粒的脆爽更添口感层次。在湘桥的夜宵摊,一碗肠粉搭配一碗鱼丸汤,便是深夜最治愈的美味。
潮州糜(粥) 是湘桥人早餐与晚餐的 “家常之选”,讲究 “绵密” 与 “配菜”。潮州糜以大米为原料,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 1-2 小时,期间要不时搅拌,防止糊底,熬好的糜质地绵密,米粒开花,入口即化,带着浓郁的米香。
吃糜的关键在 “配菜”,湘桥人称之为 “杂咸”,杂咸的种类繁多,少则十余种,多则数十种,常见的有菜脯(萝卜干)、橄榄菜、咸蛋、卤蛋、卤豆干、炸花生、鱼露腌的小银鱼、腌黄瓜、腌蒜头、蚝烙、炸豆腐等。这些杂咸多为腌制或卤制而成,咸香可口,能激发糜的清甜。湘桥人吃糜时,通常会搭配 2-3 种杂咸,比如菜脯配卤蛋,或橄榄菜配炸花生,一口糜一口杂咸,简单却暖心。在秋冬季节,湘桥人还喜欢煮 “鱼糜”“肉糜”,即在糜中加入鱼肉或肉末,熬煮而成,更添营养与鲜味,是老人与孩子的最爱。
朴籽粿是湘桥人春季的特色主食,每逢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寓意 “祛病消灾”。朴籽粿的原料是朴籽树的嫩叶,朴籽树是潮州本地的一种落叶乔木,春季发芽,嫩叶呈嫩绿色,带着独特的清香。制作朴籽粿时,先将朴籽叶洗净,放入JLEA.PCQ.iNFO23沸水中焯 1 分钟,去除苦味,捞出后切碎,与糯米粉、粘米粉(比例约 3:1,增加韧性)混合,加入适量温水、少许白砂糖,揉成光滑的绿色面团,醒发 10 分钟。
将面团分成小块,揉成圆形或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模具多为花纹状,增加美观),放入蒸笼中蒸 15-20 分钟。蒸好的朴籽粿呈深绿色,散发着朴籽叶的清香,口感软糯有嚼劲,入口清甜,带着淡淡的草木气息。在湘桥的清明时节,街头巷尾的糕点店都会售卖朴籽粿,家家户户也会自己制作,用来祭祀祖先或招待客人,一口朴籽粿,便是春天的味道。
(二)经典卤味与肉类:浓油赤酱里的潮味精髓
卤味与肉类是湘桥美食的 “重头戏”,尤其是卤鹅与牛肉火锅,更是潮州菜的代表。湘桥人做卤味讲究 “老卤”,卤料配方代代相传,肉类则注重 “新鲜”,现宰现做,确保口感与风味。
潮州卤鹅是湘桥卤味中的 “王者”,也是节庆必备的菜肴,每逢春节、中秋、冬至等节日,湘桥人家家户户都会买一只卤鹅,或自己卤制,寓意 “吉祥如意”。潮州卤鹅选用本地的狮头鹅,这种鹅体型大,肉质紧实,脂肪分布均匀,适合卤制。
制作卤鹅的关键在 “卤料” 与 “卤制过程”。卤料通常包括八角、桂皮、丁香、香叶、草果、花椒、南姜(潮州特色,去腥增香)、陈皮、甘草、冰糖、生抽、老抽、料酒等,将这些卤料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 30 分钟,制成卤汤。将处理干净的狮头鹅放入卤汤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卤 1-1.5 小时,期间要不时翻动鹅身,确保卤汤能均匀渗透到鹅的每一个部位,卤制过程中还要撇去浮沫,保持卤汤清澈。
卤好的鹅色泽棕红油亮,散发着浓郁的卤香,表皮紧实有弹性,肉质鲜嫩多汁,不柴不腻。吃卤鹅时,通常会搭配 “蒜泥醋”—— 将大蒜剁成泥,加入陈醋、少许白糖、白开水调成,蒜泥的辛辣与醋的酸香能解卤鹅的油腻,更能激发卤鹅的鲜味。鹅的不同部位吃法也不同:鹅肝质地细腻,入口即化,是卤鹅中的 “珍品”;鹅掌与鹅翅肉质有嚼劲,卤香浓郁,适合下酒;鹅肉则可切片直接食用,或用来炒菜、煮粥,每一种吃法都让人回味无穷。在湘桥的卤味店,每天清晨都会卤制新鲜的鹅,刚出锅的卤鹅香气扑鼻,吸引着过往的食客。
潮州牛肉火锅是湘桥最具 “人气” 的美食之一,以 “新鲜”“现切”“清淡” 为特色,是本地人聚餐与招待客人的首选。潮州牛肉火锅的精髓在 “牛肉” 与 “汤底”,讲究 “现宰现切”,确保牛肉的新鲜度,汤底则以清淡为主,突出牛肉的本味。
牛肉的选择很关键,通常选用本地的黄牛,现宰后 1-2 小时内必须切片,避免牛肉氧化,影响口感。牛肉的部位不同,口感也不同,常见的部位有吊龙、匙柄、匙皮、肥胼、胸口油、五花趾、三花趾等:吊龙位于牛里脊附近,肉质细嫩,带有少许脂肪,入口滑嫩;匙柄位于牛腰脊附近,肉质紧实,有嚼劲,中间有一条筋,口感弹牙;匙皮比匙柄更薄,肉质更嫩,入SPL.PCQ.iNFO23口即化;肥胼位于牛腹部,肥瘦相间,脂肪分布均匀,入口香而不腻;胸口油虽然是脂肪,但涮熟后口感脆爽,不油腻,是很多人的最爱;五花趾与三花趾位于牛的小腿部位,肉质紧实,带有筋,口感有嚼劲,适合喜欢有弹性口感的人。
切片也有讲究,要逆着牛肉的纹理切,厚度约 0.3 厘米,确保涮煮后肉质不会老。汤底通常用牛骨熬制,加入萝卜、玉米、姜片、葱段,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 1-2 小时,汤底清澈鲜甜,不添加过多调料,以免掩盖牛肉的鲜味。
吃牛肉火锅时,讲究 “涮肉时间”,不同部位的牛肉涮煮时间不同:吊龙、匙皮涮 10 秒左右,表面变色即可;匙柄、肥胼涮 15 秒左右;五花趾、三花趾涮 20 秒左右;胸口油涮 30 秒左右,煮至卷曲即可。蘸料通常是沙茶酱或芹菜粒,沙茶酱能增加牛肉的鲜味,芹菜粒则能解腻,有的食客还会加入少许辣椒酱或醋,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除了牛肉,还会搭配一些蔬菜,如玉米、萝卜、土豆、炸腐竹、金针菇、生菜等,蔬菜吸收了牛肉汤的鲜味,也格外美味。在湘桥的牛肉火锅店,傍晚时分总能坐满食客,大家围坐在火锅旁,一边涮肉一边聊天,热闹非凡,这便是湘桥人最地道的生活气息。
潮州鱼丸 / 牛肉丸是湘桥人日常饮食中的 “常客”,可作为主食的配料,也可作为零食或汤品,以 “弹牙”“鲜” 为特色。潮州鱼丸多选用本地的马鲛鱼、鳗鱼等,肉质细嫩,刺少,适合做鱼丸;牛肉丸则选用新鲜的黄牛肉,肥瘦比例约 1:9,确保肉质紧实。
制作鱼丸时,将鱼肉去皮去刺,剁成鱼泥,加入少许盐、淀粉、清水,顺时针搅拌至起胶,然后用手挤成小丸子,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捞出沥干。制作牛肉丸时,将牛肉剁成肉泥,加入盐、少许小苏打(增加弹性)、淀粉、清水,反复捶打至肉泥起胶,再挤成丸子,煮熟即可。无论是鱼丸还是牛肉丸,都讲究 “弹牙”,入口有嚼劲,能感受到肉质的紧实,鲜味十足。在湘桥的街头,随处可见卖鱼丸、牛肉丸的小店,一碗鱼丸汤或牛肉丸汤,搭配少许葱花和胡椒粉,便是简单却美味的一餐。
(三)传统小吃:街头巷尾的舌尖惊喜
湘桥的传统小吃,是千年古城烟火气的浓缩。从清晨的咸水粿,到午后的春卷,再到深夜的鸭母捻,每一种小吃都有独特的做法与风味,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与摊点中,等待食客发现。
咸水粿是湘桥人早餐的常见小吃,也叫 “水粿”,以大米为原料,口感软糯,咸香可口。制作咸水粿时,将大米浸泡 2 小时,磨成米浆,倒入小瓷碗中(碗口直径约 5 厘米),放入蒸笼中蒸 10 分钟,制成碗状的米糕,取出后脱模,放入盘中。然后在米糕中间的凹陷处加入 “菜脯粒”—— 菜脯(萝卜干)切成细粒,用少许油翻炒,加入生抽、少许糖调味,炒至香酥。吃咸水粿时,一口一个,米糕的软糯与菜脯粒的咸香、脆爽交织,口感层次丰富,再搭配一杯热豆浆,便是一顿简单JRS.PCQ.iNFO23却满足的早餐。在湘桥的老城区,比如西马路、义安路,清晨时分总能看到卖咸水粿的小摊,摊主熟练地将菜脯粒舀进米糕中,香气扑鼻。
潮州春卷是湘桥人节庆与日常的热门小吃,外酥里嫩,咸香可口。春卷的皮以面粉为原料,加入少许水和油,擀成薄饼,放入平底锅中烙熟,薄如蝉翼,有韧性。馅料通常有韭菜、豆芽、猪肉末、香菇丝、虾米等,将这些配料炒熟,调入生抽、少许蚝油、胡椒粉,制成馅料。包春卷时,取一张春卷皮,放入适量馅料,卷成条状,用面粉糊封口,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分。炸好的春卷外皮酥脆,咬一口能听到 “咔嚓” 声,内里的馅料鲜香可口,韭菜的清香与香菇的醇厚交织,猪肉末与虾米的鲜味更添层次,是湘桥人春节、端午等节日的必备小吃,也是日常零食的热门选择。
鸭母捻是湘桥人最爱的甜品小吃,类似汤圆,因形状像母鸭浮水而得名,口感软糯,香甜可口。鸭母捻的皮以糯米粉为原料,加入适量温水揉成面团,醒发 10 分钟。馅料通常有三种:花生馅(花生碎、白砂糖、少许猪油)、芝麻馅(芝麻碎、白砂糖、少许猪油)、豆沙馅(红豆沙、白砂糖),将馅料搓成小球,包入糯米皮中,揉成圆形或椭圆形。
煮鸭母捻时,将水烧开,放入鸭母捻,煮至浮起后再煮 2-3 分钟,确保熟透,捞出后放入糖水锅中 —— 糖水通常用白砂糖或冰糖熬制,加入姜片,有的还会加入白果、莲子、百合等,增加风味。吃鸭母捻时,舀一勺放入碗中,糯米皮软糯有嚼劲,馅料香甜浓郁,糖水的清甜与姜片的微辣交织,既能解腻,又能暖胃,是秋冬季节的热门甜品。在湘桥的甜品店,午后时分总能看到食客点一碗鸭母捻,搭配一本书或一份报纸,享受悠闲的时光。
潮州蚝烙是湘桥人夜宵与街头小吃的经典选择,以 “鲜”“香”“脆” 为特色。蚝烙的原料是新鲜的蚝(牡蛎)、地瓜粉、鸡蛋、葱花、香菜。制作时,将蚝洗净,沥干水分,加入地瓜粉、少许盐、葱花,搅拌均匀,制成糊状。热锅冷油,将蚝糊倒入锅中,摊平,小火慢煎,待底部凝固后,打入鸡蛋,用铲子将鸡蛋液均匀铺在蚝糊上,翻面继续煎,煎至两面金黄酥脆,撒上香菜,即可出锅。
吃蚝烙时,通常会搭配 “鱼露” 或 “蒜泥醋”,鱼露的咸鲜能激发蚝的鲜味,蒜泥醋则能解腻。蚝烙的外皮酥脆,内里软糯,蚝的鲜味十足,鸡蛋的醇香与葱花的清香交织,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在湘桥的夜宵摊,蚝烙是必备小吃,夜晚时分,摊点前总能坐满食客,一盘热腾腾的蚝烙,搭配一瓶啤酒,便是深夜最惬意的享受。
甘草水果是湘桥人夏季的热门小吃,以 “清甜”“解腻” 为特色,选用新鲜水果,用甘草水浸泡,增加风味。常见的水果有芒果、番石榴、菠萝、李子、桃子、杨桃等,将水果洗净,切成块状或片状,放入盆中,加入甘草水(甘草煮水,加入少许白砂糖、盐)浸泡 10-15 分钟,捞出沥干,装入盘中,撒上少许梅粉或南姜粉(根据喜好选择)。甘草水果的口感清甜,水果的本味与甘草的清香交织,梅粉的酸甜或南姜粉的辛辣更添层次,既能解渴,又能解腻,是夏季消暑的绝佳选择。在湘桥的街头巷尾,夏季时分总能看到卖甘草水果的小摊,五颜六色的水果摆在盘中,格外诱人。
(四)甜汤与甜品:暖心暖胃的甜蜜滋味
湘桥的甜汤与甜品,讲究 “清甜” 与 “养生”,以食材的本味为主,不添加过多糖分,适合早餐、午后或夜宵,是湘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蜜滋味。
潮州甜汤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心丸甜汤、番薯甜汤、白果甜汤、莲子百合甜汤、银耳甜汤等,每种甜汤都有独特的功效,比如清心丸甜汤清热解暑,番薯甜汤暖胃,白果甜汤润肺。
清心丸甜汤是夏季的热门选择,清心丸以糯米粉为原料,加入少许薄荷水或青草水,揉成面团,搓成细条,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捞出沥干,放入糖水中。糖水用白砂糖或冰糖熬制,加入少许冬瓜糖、葡萄干,增加风味。清心丸口感软糯,带着淡淡的薄荷清香或青草清香,糖水清甜,清热解暑,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番薯甜汤是秋冬季节的热门选择,选用本地的红心番薯或黄心番薯,洗净后切成块,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加入白砂糖或冰糖,继续煮 5 分钟,至番薯软烂、糖水浓稠即可。番薯甜汤的番薯软糯香甜,糖水清甜,带着番薯的本味,暖胃又养生,是秋冬季节的暖心甜品。
白果甜汤则适合秋季食用,白果(银杏果)去壳去芯,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加入白砂糖或冰糖,继续煮 10 分钟,至白果软糯即可。有的还会加入莲子、百合,增加口感与营养。白果甜汤的白果软糯,糖水清甜,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是秋季的养生甜品。
潮州糖葱薄饼是湘桥人传统的甜品小吃,也是节庆的热门选择,以 “脆”“甜”“薄” 为特色。糖葱以白糖为原料,加入少许麦芽糖,熬制成糖浆,待糖浆冷却至半凝固状态时,反复拉扯,使糖葱内部形成蜂窝状,切成块状,口感酥脆,入口即化,带着浓郁的糖香。薄饼以面粉为原料,加入少许水和油,擀成薄饼,放入平底锅中烙熟,薄如蝉翼,有韧性。
吃糖葱薄ACL.PCQ.iNFO23饼时,取一张薄饼,放入一块糖葱,加入少许花生碎、芝麻、香菜(或葱丝,根据喜好选择),卷成条状即可。薄饼的柔韧、糖葱的酥脆、花生碎的香、芝麻的醇交织,口感层次丰富,甜而不腻,是湘桥人童年记忆中的经典甜品。在湘桥的老城区,比如牌坊街,偶尔能看到卖糖葱薄饼的小摊,摊主熟练地卷着薄饼,吸引着过往的游客与市民。
潮州豆腐花是湘桥人早餐与午后的热门甜品,以 “嫩滑”“清甜” 为特色。豆腐花以黄豆为原料,浸泡 8 小时后磨成豆浆,过滤后用石膏点卤,待豆浆凝固成豆腐脑,放入碗中,加入糖水(白砂糖或冰糖熬制),即可食用。潮州豆腐花的质地嫩滑,入口即化,带着浓郁的豆香,糖水清甜,不掩盖豆香,是夏季消暑、冬季暖胃的佳品。在湘桥的街头巷尾,清晨与午后时分,总能看到卖豆腐花的小摊,摊主用小勺子将豆腐花舀入碗中,淋上糖水,香气扑鼻。
在湘桥品尝美食,推荐你深入老城区的街巷,比如西马路、义安路、开元路、牌坊街周边,这些地方藏着最多地道的小店与摊点。清晨可以从一碗粿条或肠粉开始,上午逛景点时,随手买一份咸水粿或春卷解馋,中午吃一顿牛肉火锅或卤鹅,下午喝一碗甜汤或吃一份甘草水果,晚上则可以去夜宵摊吃一碗蚝烙或肠粉,一天下来,便能尝遍湘桥的经典美食,感受最地CSL.PCQ.iNFO23道的潮味烟火气。
二、旅游景点探秘
湘桥的景点,是千年潮文化的立体载体。这里既有 “中国四大古桥” 之一的广济桥,又有 “粤东第一古刹” 的开元寺;既有彰显人文的牌坊街与韩文公祠,又有清幽雅致的潮州西湖;既有古朴的民居群落,又有红色的革命遗址。每一处景点都像一页厚重的史书,翻开它,便能读到湘桥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一)人文古迹:千年潮文化的印记
湘桥的人文古迹,是潮州历史与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古代的桥梁、寺庙、牌坊,到近代的民居、祠堂,每一处都承载着湘桥的记忆,见证着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济桥(湘子桥):广济桥位于湘桥区东部,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 年),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 “中国四大古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2007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的独特之处在于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的结构 ——“洲” 是指桥墩,共 24 个,由巨石砌成,横跨韩江两岸;“梭船” 是指浮桥,共 18 艘,连接东西两岸的桥墩,白天浮桥闭合,供行人通行,晚上浮桥打开,供船只通航,这种结构既解决了韩江水流湍急、难以建固定桥的问题,又方便了船只通行,体现了古代潮州人的智慧。
广济桥的桥墩全部由花岗岩砌成,每个桥墩长约 10 米,宽约 5 米,高约 10 米,历经数百年的洪水冲击,依然坚固如初。桥墩上GREEN.PCQ.iNFO23建有亭台楼阁,共 24 座,每座亭台的建筑风格都不同,有的为歇山顶,有的为攒尖顶,亭台之间有廊道连接,供行人避雨遮阳。亭台上还刻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与碑刻,如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题字,清代诗人丘逢甲的诗句,这些碑刻既是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广济桥历史的见证。
如今的广济桥经过修缮,依然保留着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的结构,白天,浮桥闭合,游客可以步行过桥,欣赏韩江的美景,感受古代桥梁的魅力;晚上,浮桥打开,灯光亮起,亭台楼阁被灯光照亮,与韩江的夜景交相辉映,格外美丽。站在广济桥上,向东可眺望韩江东岸的韩文公祠,向西可俯瞰湘桥老城区的风貌,韩江的江水缓缓流淌,船只穿梭其中,宛如一幅千年古城的画卷。每年的元宵节,广济桥上还会举办灯光秀与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位于湘桥区开元路,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是粤东地区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教寺庙,被誉为 “粤东第一古刹”,2001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的建筑布局严谨,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有观音阁、地藏阁、钟楼、鼓楼等建筑,总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保留了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开元寺的 “镇寺之宝” 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宋代重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屋顶为歇山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屋脊上装饰着精美的陶塑,如双龙戏珠、瑞兽等,工艺精湛。殿内供奉着三尊释迦牟尼佛雕像,高约 5 米,由木雕制成,身披金箔,庄严肃穆。大雄宝殿的梁架与斗拱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梁架上刻有精美的木雕,如花卉、瑞兽、人物等,图案栩栩如生,体现了宋代木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开元寺VIP.AZQ.iNFO23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唐代的石经幢 —— 寺前的两座石经幢,高约 6 米,由花岗岩制成,刻有《金刚经》的经文,字体为楷书,端庄秀丽,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精品;宋代的铜钟 —— 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宋代铜钟,高约 1.5 米,直径约 1 米,钟声浑厚悠扬,据说敲响铜钟能带来好运;明代的木雕千佛塔 —— 藏经楼内保存着一座明代木雕千佛塔,高约 3 米,由紫檀木制成,塔身雕刻着 1000 尊小佛像,每尊佛像的神态都不同,工艺精湛。
如今的开元寺依然香火旺盛,每天都有信徒前来祈福,也有游客前来参观。清晨时分,寺内会举行早课,僧人诵经的声音悠扬,让人内心平静;午后时分,阳光透过寺内的古树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漫步在寺内的石板路上,欣赏古建筑与文物,感受佛教文化的宁静与庄严,是湘桥之旅不可错过的体验。
潮州牌坊街:潮州牌坊街位于湘桥区老城区,以 “牌坊” 为特色,是湘桥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与文化街,也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牌坊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最多时有 39 座牌坊,现存 22 座,均为石牌坊,横跨在街道上方,记载着潮州历代的名人轶事,如状元、尚书、进士、孝子等,是潮州人文历史的 “露天博物馆”。
牌坊街的牌坊均由花岗岩制成,高约 8 米,宽约 5 米,结构严谨,雕刻精美。每座牌坊的顶部都有精美的石雕,如双龙戏珠、瑞兽、花卉等,有的牌坊上还刻有匾额与对联,匾额上的文字多为名人题写,如 “状元”“尚书”“进士”“节孝” 等,对联则记载着牌坊主人的功绩与品德。例如,“状元坊” 纪念的是明代状元林大钦,他是潮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牌坊上刻有 “状元” 二字,字体苍劲有力;“尚书坊” 纪念的是明代尚书黄锦,牌坊上刻有 “尚书” 二字,以及黄锦的功绩介绍。
牌坊街LAKER.PCQ.iNFO23的街道两旁是传统的潮州民居与商铺,民居多为 “下山虎”“四点金” 等潮汕传统建筑风格,屋顶为硬山顶,覆盖着青瓦,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如花卉、人物、山水等;商铺则售卖潮州特色商品,如潮绣、木雕、陶瓷、腐乳饼、老婆饼、牛肉丸等,还有许多地道的潮州小吃店,如卖粿条、肠粉、卤鹅的小店,游客可以一边逛牌坊街,一边购买特色商品,品尝地道美食。
如今的牌坊街已成为湘桥的旅游热门景点,白天,游客穿梭在牌坊之间,欣赏牌坊的雕刻与历史,逛商铺,尝美食;晚上,牌坊与街道两旁的店铺亮起灯光,灯笼挂满街道,格外热闹,游客可以在街头欣赏潮剧表演或工夫茶展示,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牌坊街还会举办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游神、花会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许驸马府:许驸马府位于湘桥区中山路,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 年),是北宋驸马许珏的府邸,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驸马府,2001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珏是潮州人,娶宋太宗曾孙女德安公主为妻,许驸马府便是他与公主的居住地,如今已成为展示潮州传统民居文化的博物馆。
许驸马府的建筑布局采用潮汕传统的 “驷马拖车” 结构,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两侧有厢房,前面有照壁,后面有后包,整体布局严谨,对称工整,体现了潮汕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府内的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屋顶为硬山顶,覆盖着青瓦,屋檐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与石雕,如花卉、瑞兽、人物等,图案栩栩如生。
许驸马府的核心建筑是 “主厅”,主厅位于第二进院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与斗拱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梁架上刻有精美的木雕,如 “松鹤延年”“梅兰竹菊” 等图案,工艺精湛。主厅内摆放着宋代的家具(复制品),如桌椅、屏风等,游客可以通过这些家具了解宋代的生活方式。
府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宋代的石碑 —— 石碑上刻有许驸马府的修建历史与许珏的生平事迹,是研究许驸马府历史的重要资料;明代的陶瓷 —— 府内的陈列室展示了明代的陶瓷器皿,如碗、盘、罐等,这些陶瓷多为潮州本地烧制,体现了潮州陶瓷的工艺水平。
如今的许驸马府已对外开放,游客可以走进府内,参观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了解宋代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古代驸马府的生活氛围。府内还会举办潮州传统民居文化展览,展示潮汕民居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生活习俗等,让游客深入了解潮州文化。
韩文公祠:韩文公祠位于湘桥区韩江东岸的笔架山麓,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而建,始建于宋代咸平二年(999 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韩愈祠,2006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晚年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任职期间,他兴学育才、治水除鳄、关心民生,为潮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潮州人民的爱戴,潮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的建筑布局沿笔架山的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主要建筑有前门、中门、正殿、侍郎阁等,总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前门上方悬挂着 “韩文公祠” 的匾额,字体为楷书,端庄秀丽;中门两侧刻有对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概括了韩愈在潮州的功绩。
正殿是韩文公祠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着韩愈的雕像,高约 3 米,由木雕制成,身披官服,庄严肃穆。雕像两侧的墙壁上刻有韩愈的诗文,如《进学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这些诗文是韩愈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殿的梁架与斗拱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梁架上刻有精美的木雕,如花卉、瑞兽等,工艺精湛。
韩文公祠内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唐代的韩愈手迹(复制品)—— 展示了韩愈的书法艺术,字体为楷书,端庄有力;宋代的石碑 —— 石碑上刻有韩愈的生平事迹与韩文公祠的修建历史,是研究韩愈与韩文公祠的重要资料;明代的陶瓷 —— 祠内的陈列室展示了明代的陶瓷器皿,如碗、盘、罐等,这些陶瓷多为潮州本地烧制,体现了潮州陶瓷的工艺水平。
韩文公祠的周边环境优美,背靠笔架山,前临韩江,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江水潺潺。祠内还有一条 “侍郎阁古道”,古道沿山而建,两旁是古树与石碑,游客可以沿着古道登山,欣赏韩江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每年的韩愈诞辰纪念日(农历八月二十四),韩文公祠会举办纪念活动,如祭祀仪式、诗文朗诵、书法展览等,吸引众多游客与学者前来参与。
(二)自然与休闲景观:古城中的清幽之地
湘桥的自然与休闲景观,虽不如人文古迹那般厚重,却为千年古城增添了一抹清幽与灵动。潮州西湖的雅致、滨江长廊的开阔、凤凰洲公园的宁静,每一处都适合游客放松身心,感受湘桥的自然之美与生活气息。
潮州西湖:潮州西湖位于湘桥区西北部,始建于宋代,是潮州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湖,也是湘桥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被誉为 “潮州明珠”。西湖的总面积约 45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 20 公顷,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水相依,景色秀丽,是市民与游客休闲散步、观赏美景的好去处。
西湖的核心景观是 “西湖山” 与 “西湖水”。西湖山位于湖的中部,海拔约 80 米,山上绿树成荫,植被茂密,有松树、榕树、枫树、紫荆花等多种树木,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树木发芽,绿意盎然;夏季,绿树成荫,清凉避暑;秋季,枫叶变红,层林尽染;冬季,紫荆花开,粉色满枝。山上还有许多古迹,如 “涵碧楼”—— 涵碧楼始建于宋代,是一座两层的楼阁,位于西湖山的半山腰,面朝西湖,视野开阔,游客可以在楼上欣赏西湖的美景;“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西湖的中心,是一座八角形的亭子,由石桥与岸边连接,游客可以通过石桥登上湖心亭,感受西湖的宁静与美好。
西湖水清澈碧绿,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西湖山的美景与岸边的树木。湖中有多个小岛,如 “孤山”“桃花岛”,孤山位于湖的东北部,岛上有一座 “孤山亭”,游客可以登上孤山,欣赏西湖的全景;桃花岛位于湖的西南部,每年春季,岛上的桃花盛开,粉色满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客还可以乘坐游船游览西湖,游船为电动船或脚踏船,游客可以在船上欣赏西湖的美景,感受微风的吹拂,聆听湖水的潺潺声。
西湖的周边还有许多休闲设施,如 “西湖广场”—— 广场位于西湖的入口处,面积约 1 万平方米,设有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息亭等,市民可以在广场上健身、散步、玩耍;“西湖绿道”—— 绿道沿西湖的岸边修建,全长约 3 公里,路面为沥青路面,平坦宽阔,游客可以在绿道上跑步、骑行、散步,欣赏西湖的美景。每年的春季,西湖还会举办 “西湖花会”,展示各种花卉,如桃花、樱花、紫荆花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潮州滨江长廊:潮州滨江长廊位于湘桥区韩江西岸,沿韩江修建,北起韩文公祠,南至广济桥,全长约 2 公里,是湘桥最具代表性的休闲景观之一,也是市民与游客欣赏韩江美景、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滨江长廊的核心景观是 “韩江江景”,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江水清澈碧绿,宛如一条碧带,缓缓流淌。站在滨江长廊上,向东可眺望韩江东岸的韩文公祠与笔架山,向西可俯瞰湘桥老城区的风貌,远处的广济桥横跨韩江,船只在江面上缓缓行驶,渔民在江边垂钓,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清晨时分,滨江长廊上有许多市民在晨练,如打太极、跳广场舞、跑步,充满了活力;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绚丽的晚霞,韩江的江水被晚霞映照,波光粼粼,格外美丽,游客可以在滨江长廊上欣赏晚霞,感受韩江的宁静与美好。
滨江长廊的沿岸种植着多种景观植物,如榕树、凤凰木、紫荆花、三角梅等,四季有花,四季有景:春季,紫荆花盛开,粉色满枝;夏季,凤凰木开花,火红一片;秋季,三角梅盛开,紫色满途;冬季,榕树常青,保持生机。沿岸还有多个休息亭与长椅,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聊天、拍照,欣赏韩江的美景。
滨江长廊上还有许多文化景观,如 “潮州名人雕像”—— 雕像位于长廊的中部,雕刻着潮州历代的名人,如韩愈、林大钦、黄遵宪等,雕像栩栩如生,旁边有文字介绍,游客可以通过雕像了解潮州的历史名人;“潮州民俗壁画”—— 壁画位于长廊的墙壁上,描绘了潮州的民俗活动,如游神、潮剧表演、工夫茶等,色彩鲜艳,图案生动,游客可以通过壁画了解潮州的民俗文化。
凤凰洲公园:凤凰洲公园位于湘桥区韩江中流的凤凰洲上,是一座以 “自然与文化” 为特色的公园,总面积约 15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 5 公顷,是市民与游客休闲度假、观赏美景的好去处。
凤凰洲公园的核心景观是 “凤凰台”—— 凤凰台始建于明代,是一座三层的楼阁,位于凤凰洲的中心,面朝韩江,视野开阔。凤凰台的建筑风格为明代风格,屋顶为歇山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屋檐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与石雕,如花卉、瑞兽、人物等,工艺精湛。游客可以登上凤凰台,欣赏韩江的美景,向东可眺望韩文公祠与笔架山,向西可俯瞰湘桥老城区与广济桥,韩江的江水缓缓流淌,船只穿梭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凤凰洲公园的自然景观以 “绿化” 与 “水域” 为特色,公园内种植着多种树木与花卉,如榕树、凤凰木、桃花、樱花、荷花等,春季,桃花与樱花盛开,粉色满园;夏季,荷花盛开,粉色满湖;秋季,凤凰木开花,火红一片;冬季,树木常青,保持生机。公园内还有一个 “荷花池”,夏季,荷花盛开,粉色的荷花与绿色的荷叶交织,格外美丽,游客可以在荷花池边拍照、赏景,感受自然的美好。
凤凰洲公园的休闲设施完善,有 “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野餐区” 等。休闲广场位于公园的入口处,面积约 5000 平方米,设有休息亭与长椅,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聊天;儿童游乐区设有滑梯、秋千、攀爬架等设施,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享受欢乐时光;野餐区设有多个 picnic 台与垃圾桶,游客可以自带食物在这里野餐,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每年的春季,凤凰洲公园会举办 “凤凰洲花会”,展示各种花卉,如桃花、樱花、荷花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秋季,公园会举办 “凤凰洲文化节”,举办文艺表演、书法展览、摄影展览等活动,游客可以参与其中,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
(三)红色与工业景观:湘桥的多元记忆
除了古代的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湘桥还有红色的革命遗址与工业景观,这些景观见证了湘桥的近代发展,是湘桥多元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碧楼:涵碧楼位于湘桥区西湖山的半山腰,始建于宋代,是一座两层的楼阁,因 “涵碧” 而得名,意为 “包容碧绿的湖水”。涵碧楼不仅是潮州西湖的古迹,也是潮州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1927 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涵碧楼召开会议,部署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的战斗,涵碧楼因此成为潮州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纪念地,2006 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涵碧楼已成为 “潮州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展示了潮州革命历史的资料与文物,分为 “南昌起义在潮州”“潮州人民的革命斗争”“潮州革命烈士事迹” 三个部分。“南昌起义在潮州” 部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复制品)等形式,介绍了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的历史,如起义军的行军路线、战斗经过、在潮州的活动等;“潮州人民的革命斗争” 部分介绍了潮州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事迹,如农民运动、抗日斗争、解放斗争等;“潮州革命烈士事迹” 部分介绍了潮州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如李劳工、林修明等烈士的斗争故事,展示了革命烈士的遗物,如书信、武器、生活用品等。
游客可以走进涵碧楼,了解潮州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涵碧楼的周边环境优美,面朝潮州西湖,视野开阔,游客可以在楼内参观后,在周边的步道上散步,欣赏西湖的美景,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潮州陶瓷博物馆:潮州是中国著名的 “陶瓷之乡”,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潮州陶瓷博物馆位于湘桥区凤新街道,是一座以 “潮州陶瓷” 为主题的博物馆,成立于 2004 年,建筑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是展示潮州陶瓷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 “基本陈列” 分为 “潮州陶瓷历史展”“潮州陶瓷工艺展”“潮州陶瓷精品展” 三个部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模型、场景复原等形式,全面展现潮州陶瓷的历史变迁、工艺技术与艺术成就。
“潮州陶瓷历史展” 是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展示了潮州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展览分为 “远古足迹”“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代变迁”“现代发展” 六个单元:“远古足迹” 单元展示了潮州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瓷文物,如陶器、陶片,见证了潮州陶瓷的起源;“秦汉时期” 单元展示了秦汉时期潮州的陶瓷文物,如陶罐、陶俑,反映了当时的陶瓷工艺水平;“唐宋时期” 单元展示了唐宋时期潮州的陶瓷文物,如青瓷、白瓷,体现了当时潮州陶瓷的繁荣;“明清时期” 单元展示了明清时期潮州的陶瓷文物,如青花瓷、彩瓷,反映了当时潮州陶瓷的工艺成就;“近代变迁” 单元展示了近代潮州陶瓷的发展,如陶瓷工厂的建立、陶瓷出口的历史;“现代发展” 单元展示了现代潮州陶瓷的成就,如陶瓷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
“潮州陶瓷工艺展” 展示了潮州陶瓷的制作工艺,分为 “原料采集”“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制工艺” 四个部分:“原料采集” 部分介绍了潮州陶瓷的原料,如瓷土、釉料的采集与加工;“成型工艺” 部分展示了潮州陶瓷的成型方法,如手工拉坯、模具成型、机械成型;“装饰工艺” 部分展示了潮州陶瓷的装饰方法,如绘画、雕刻、贴花、印花;“烧制工艺” 部分展示了潮州陶瓷的烧制设备与技术,如龙窑、隧道窑、电窑的发展。
“潮州陶瓷精品展” 展示了潮州陶瓷的精品之作,分为 “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 三个部分:“日用陶瓷” 部分展示了潮州生产的日用陶瓷,如碗、盘、杯、壶等,设计精美,实用性强;“艺术陶瓷” 部分展示了潮州生产的艺术陶瓷,如雕塑、花瓶、壁画等,工艺精湛,艺术价值高;“工业陶瓷” 部分展示了潮州生产的工业陶瓷,如电子陶瓷、特种陶瓷等,体现了潮州陶瓷的科技水平。
博物馆还经常举办 “临时展览” 和 “文化活动”,如陶瓷艺术展、陶瓷工艺体验、陶瓷文化讲座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潮州陶瓷文化的重要平台。例如,每年的 “中国(潮州)陶瓷博览会” 期间,博物馆会举办陶瓷精品展,展示国内外的陶瓷精品;周末还会举办 “陶瓷工艺体验活动”,如手工拉坯、陶瓷绘画,让游客亲手制作陶瓷,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三、休闲娱乐体验
湘桥的休闲娱乐,是千年古城生活气息的体现。这里没有刺激的游乐设施,却有古城街巷的悠闲漫步;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却有非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没有大型的娱乐场所,却有街头巷尾的民俗活动。无论是想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还是想体验文化、增进亲情,湘桥都能为你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让你感受最地道的潮州生活。
(一)特色休闲场所:感受古城的慢生活
湘桥的特色休闲场所,多位于老城区的街巷与自然景观周边,这些地方保留了古城的风貌与生活气息,是市民与游客放松身心、感受潮州慢生活的好去处。
湘桥老城区街巷:湘桥老城区的街巷,如西马路、义安路、开元路、太平路(牌坊街)等,是湘桥最具特色的休闲场所,这些街巷保留了宋代以来的格局与风貌,两旁是传统的潮州民居与商铺,充满了古城的烟火气。
西马路是湘桥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街巷之一,全长约 500 米,宽 3-4 米,路面为石板路,两旁是两层的传统潮州民居,民居的底层多为商铺,售卖潮州特色商品与小吃,如潮绣、木雕、陶瓷、粿条、肠粉、咸水粿、春卷等。清晨时分,西马路格外热闹,卖早餐的小店门口排起长队,市民们忙着购买早餐,摊主的吆喝声、自行车的铃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午后时分,阳光透过街巷两旁的树木洒在石板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游客可以在街巷中漫步,逛商铺,尝小吃,感受古城的慢生活;傍晚时分,街巷逐渐安静下来,偶尔能看到老人坐在门口聊天,孩子们在街巷中玩耍,格外温馨。
义安路与开元路紧邻开元寺,是湘桥老城区的 “文化街巷”,两旁的商铺多售卖潮州特色文化商品,如潮绣、木雕、书法作品、陶瓷等,还有许多文化场馆,如潮州画院、潮州文化馆等。游客可以在这些街巷中漫步,欣赏传统的潮州民居建筑,逛文化商铺,了解潮州的文化艺术,也可以走进文化场馆,参观展览,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
在湘桥老城区的街巷中休闲,最惬意的方式是 “漫步” 与 “品尝小吃”—— 没有固定的路线,随意走进一条小巷,或许就能发现一家地道的小吃店;没有时间的限制,累了就坐在街头的长椅上休息,欣赏古城的风貌,感受市民的生活,这便是湘桥老城区街巷最独特的休闲魅力。
潮州滨江长廊:潮州滨江长廊不仅是欣赏韩江美景的好去处,也是市民与游客休闲健身的热门场所。滨江长廊沿韩江修建,路面平坦宽阔,适合散步、跑步、骑行,沿岸的绿化优美,空气清新,是湘桥 “天然的健身场所”。
清晨时分,滨江长廊上总能看到许多市民在晨练,有的在打太极,动作缓慢柔和,配合着呼吸,让人内心平静;有的在跳广场舞,音乐欢快,动作整齐,充满了活力;有的在跑步或快走,沿着滨江长廊往返,享受运动的乐趣。游客可以加入其中,与市民一起晨练,感受湘桥的晨练文化,也可以独自漫步,欣赏韩江的晨景,清晨的韩江,雾气缭绕,江水清澈,渔民在江边垂钓,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傍晚时分,滨江长廊上的市民更多,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欣赏晚霞。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绚丽的晚霞,韩江的江水被晚霞映照,波光粼粼,格外美丽。游客可以在滨江长廊上找一处长椅坐下,欣赏晚霞,感受微风的吹拂,聆听江水的潺潺声,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身心。
滨江长廊上还有许多 “街头艺人”,如卖唱的歌手、写书法的艺人、画肖像的画家,他们的表演为滨江长廊增添了一丝艺术气息。游客可以驻足观看,欣赏他们的表演,也可以点一首歌曲或买一幅书法作品,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
潮州西湖休闲区:潮州西湖的休闲区主要包括西湖广场、西湖绿道、湖心亭周边等,这些地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市民与游客休闲散步、亲子互动、野餐的好去处。
西湖广场位于西湖的入口处,面积约 1 万平方米,设有多个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单杠、双杠、扭腰器、太极推手器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使用。每天清晨和傍晚,广场上都挤满了晨练和晚练的市民,有的在使用健身器材,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打羽毛球,充满了活力。广场上还有一个 “儿童游乐区”,设有滑梯、秋千、攀爬架等设施,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家长们则在一旁休息、聊天,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
西湖绿道沿西湖的岸边修建,全长约 3 公里,路面为沥青路面,平坦宽阔,适合跑步、骑行、散步。绿道两旁种植着多种景观植物,如榕树、凤凰木、紫荆花、三角梅等,四季有花,四季有景。游客可以在绿道上跑步,感受运动的乐趣;也可以骑行,欣赏西湖的美景;还可以散步,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绿道上设有多个休息亭与长椅,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拍照,欣赏西湖的美景。
湖心亭周边是西湖的 “野餐区”,湖心亭位于西湖的中心,由石桥与岸边连接,周边的草坪宽敞平坦,适合野餐。周末时分,许多市民会带着野餐垫、零食、水果来到这里,与家人朋友一起野餐,聊天、玩耍、拍照,享受温馨的时光。湖心亭的周围还有许多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景,游船为电动船或脚踏船,游客可以根据喜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