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浓郁的奶香与麦香交织弥漫,从传统特色建筑木刻楞中飘散出来。循着这诱人的香气,游客们纷纷走进“丽丽娅之家”,只见戈拉尼娅系着碎花围裙,正将热气腾腾的现烤列巴端出烤炉。 戈拉尼娅的中文名字叫孙运梅,这位63岁的俄罗斯族妇女凭借着一手地道的民族美食手艺,在恩和做起了红火的旅游生意。“这是妈妈教我的。”她笑着说,“现在好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馋这一口。” 孙运梅制作的奶酪包保留了俄罗斯族的传统工艺,又在配方上做了本地化创新。她在新鲜发酵的面团中融入了当地牧场的优质奶酪,让每一口都充满浓郁的奶香。而另一道拿手菜“葛德列克”(肉饼配炸薯条)更是诱人——将土豆与香煎的洋葱完美融合,再配上呼伦贝尔牛肉煎成的肉饼。 这些融合了俄式工艺与本地风味的传统美食,在她与女儿、侄女共同经营的餐馆和木刻楞民宿中,飘香四溢。“去年我们接待了超过四千名游客。”她翻看着相册,不无骄傲地说,“最远的客人,从海南特意赶来,就为体验我们地道的俄罗斯族文化。” “出门在外,我常被当成外国人。”孙运梅眨着那双蓝色的眼睛,用地道的东北话说,“但我总会认真地告诉对方:我是中国的俄罗斯族妇女。”如今,孙运梅通过辛勤经营的民族家庭游,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将刚出炉的奶酪包端出列巴房。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这是9月29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拍摄的孙运梅(右)与女儿郭永丽。 新华社发(李辉 摄)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在菜园里采摘制作沙拉用的羽衣甘蓝。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右一)与家人们在餐厅后厨为游客制作俄罗斯族特色美食。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左)与侄女孙金燕揉制面团制作列巴。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制作野生蓝莓馅的列巴。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给菜园浇水。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这是9月29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拍摄的孙运梅。 新华社发(李辉 摄)
这是9月29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拍摄的孙运梅家的民宿与餐馆“丽丽娅之家”(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晓伟 摄)
9月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孙运梅在餐厅后厨制作俄罗斯族传统美食“葛德列克”。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