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
金秋时节,湖北荆门沙洋县十里铺镇,207国道两旁挂满了一排排金黄的风干鸡,在阳光下散发出诱人的腊香。
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西部,有一个名为十里铺镇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楚汉文化发祥地之一,更是闻名遐迩的十里风干鸡的故乡。这片土地如何孕育出这道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美味?让我们一同探寻风干鸡与产地环境之间的不解之缘。
荆襄古道的“金三角”
十里铺镇地处沙洋县西部,东与拾回桥镇相邻,南与纪山镇相连,西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接壤,北与五里铺镇毗邻。自古为秦楚古道荆门段的一个驿站铺,素有“金三角”之称。
这里南接荆州古城,北至荆门城区,西达长江三峡,四通八达。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荆门市联南拓西的窗口。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荆沙铁路纵贯南北,107省道横穿东西;30分钟可到长江荆江码头,1小时可到三峡机场。
这一交通要道的位置,不仅为风干鸡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更在历史上促进了美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适宜的气候与自然环境
十里铺镇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雨量充沛,阳光充足。这种气候条件为风干鸡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冬季的寒冷气候(年平均气温15.6~16.3℃)正是制作风干鸡的黄金季节。当地充沛的阳光,干燥的气候,适宜的季风,使得十里铺成为制作风干鸡的优选之地。
优质原料的来源保障
十里铺镇的农业以盛产优质大米、油料、水产品、禽蛋、风干鸡等农副产品而著称。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为风干鸡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
当地农户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土鸡散养。如九堰村村民张留英在门前的林地中散养土鸡,“走地鸡”肉质好,成为制作风干鸡的优质原料。这些土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以谷物和虫子为食,一般选择生长周期在一年以上、重量约四斤的鸡最为适宜。
从传统技艺到现代产业
得益于优越的产地环境,十里铺镇的风干鸡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2023年,全镇风干系列食品销量达到1000万只,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量超过85%。
当地已建成风干鸡产业基地,集加工、物流、电商直播于一体。十里铺镇从事风干鸡加工销售的个体经营户和企业已达60余家,带动900余名员工就业。
荆门市已出台支持“一只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目标是到2026年,荆门鸡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产地环境与美食文化的完美融合
十里铺镇不仅是风干鸡的产地,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楚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包山大墓出土了5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有“楚文化百科全书”之称的竹简。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越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十里风干鸡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成为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当您品尝十里风干鸡时,不仅能感受到其醇香软嫩的独特风味,也能品味到千年历史与独特产地环境融合的深厚底蕴。
十里风干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道美食的诞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十里铺镇独特的区位优势、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孕育了这道穿越千年的美味。
如今,随着荆荆高铁开通,沙洋风干鸡非遗制作技艺一条街在高铁站前广场开街,这只“千年鸡”正搭上时代快车,将十里铺镇独特产地环境孕育的美味送往更多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