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黑茶
湖南黑毛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成,分为四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
湖南黑茶成品有“三尖”“四砖”“花卷”系列与之称。“四砖”即黑砖、花砖、青砖和茯砖。“三尖”指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即“天尖”“贡尖”“生尖”。“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号的总称。“花卷”系列包括“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
湖北青砖茶
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汁浓香可口。
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心提神、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主要销往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以中华老字号“川”牌青砖茶为代表的湖北青砖茶在两百多年的俄蒙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俄万里茶道上的瑰宝。
四川藏茶(边茶)
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1371-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
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天全、荥经等地所产的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和四川的阿坝、凉山自治州,以及甘肃南部地 区。而灌县、祟庆、大邑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川西北松潘、理县等地,称“西路边茶”。
安徽古黟 (安茶) 黑茶
安茶是传统工艺名茶,创于1725年前后,岭南中医诊方常用此茶作引,在广东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多酚类,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杀菌、解渴生津、消瘴避邪之功效,食之益寿而提神。
安茶制作时连梗带叶经晒萎凋后,稍加揉捻,进行蒸晒,压紧装在小竹篓内 (每小篓装茶3斤、每大篓装20小篓),再放入烘橱内烘干,使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即以竹篓形状成型。安茶必须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出售。唯其这样,才能火气退尽,茶性温和,味涩生津,祛邪避暑,充分发挥茶叶的药效作用。安茶的好处就妙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茶味越纯正。
云南黑茶 (普洱熟茶)
普洱茶以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茶性比熟茶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香味越来越醇厚。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色泽褐红,滋味醇和,具有独特的陈香。茶性温和、有养胃、护胃、暖胃、降血脂、减肥等保健功能。
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原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
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里有“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产长行虾斗者,名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的记载。用料讲究,“非细茶不采”“非高岭不收”;头上“单幼芽不做”“芽身短不要”;采摘时间上更有“三采三不采”。
陕西黑茶(茯茶)
原本是我国西北、内蒙古以及哈萨克等游牧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福砖。唐代以后,茶叶由官方统一管理,贮存一地边地府库,交换马匹,此为“官茶”,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茯茶作为砖茶中的特殊高档品种,其制作需要经过选料、筛制、渥堆、压制、发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更是其他茶类难以具备的菌种,因此茯茶在保健上具有了和其他茶类不同的魅力。
“金花”内两种新的活性物质茯茶素A和茯茶素B,具有显著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功效。长期饮用茯茶,能够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体体质、延缓衰老,对人体起着有效的药理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
紧压茶以煮饮为主,加奶或奶制品。其特点是耐贮藏、便于长途运输。在缺少蔬菜水果,以肉类、奶类为主食的地区,是人体日常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因此,茶叶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本文来源:节选自《酒茶香》,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