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啦啦带火的“炒八掺”到底啥来头?
创始人
2025-10-14 08:05:36
0

近日,千万粉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

在郑州一家街边小店品尝

“炒八掺”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

这道以八种主食混合爆炒的河南特色小吃

在乌啦啦“碳水快乐”的感叹声中迅速出圈

吸引大量食客慕名前来

“炒八掺”火了,食客排队两小时!

一口饭,一口蒜,“乌啦啦”称:“八种主食混在一起的口感非常奇妙。”

被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推荐后,炒八掺一跃成为郑州的“流量担当”。店铺门前排起蜿蜒长队,有人甘愿等候数小时,更有人驱车40公里专程前来品尝。还有江苏大哥开10小时车、山西游客驱车500公里专程打卡,海南夫妻干脆坐飞机来郑州,丈夫称“哄老婆开心值得。”

有市民称,为了吃到这个美食,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吃的是个氛围,热闹。也有网友称:“离得近了可以尝尝,专门跑过去排队吃则大不可必。”

如今生意爆火,老板从清晨忙至深夜,铁勺几乎不停,被网友调侃“抡出火星子”。为应对客流,小店实行“一人限购两份”政策。

12元一份,加量不加价;周末还主动下调1元。老板朴实地说:“能照顾就照顾点,都是打工人在外面不容易。” 这份真诚与体贴,或许正是炒八掺走红的根本——用真材实料和热腾腾的烟火气,温暖了每一位食客的心。

“炒八掺”到底是啥?

“炒八掺”源于河南“两掺文化”的升级,本质是多种主食的混合爆炒。虽名为“八掺”,实际食材组合灵活,常见包括凉皮、米皮、牛筋面、擀面皮、炒面、炒饼、面筋、热干面等。核心在于通过不同质地主食的碰撞,形成筋道、焦香、脆爽的多重口感。

不止炒八掺,河南人的“掺文化”有多绝?

炒八掺的爆红,其实是河南“万物皆可掺”饮食哲学的缩影。在这片中原沃土上,“掺”从来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兼容并包的生活智慧。最经典的莫过于“两掺儿”。

什么叫两掺儿?大致是把两个不同类别的食物放在一个碗里的吃法。而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两掺儿,就是胡辣汤掺豆腐脑了。

拿小勺稍微搅和一下,豆腐脑的细腻、清淡,胡辣汤的嚼劲、辛辣,鲜香交替刺激,口感滋味丰富。

当大家在网络上为甜咸豆腐脑争个不止时,河南人已经拿起勺子,盛一碗冒着热气的胡辣汤,把豆腐脑掺进去,呼噜呼噜地喝起来了!

在话题“河南两掺美食可不止胡辣汤”下面,可以看到不少网友分享出自己最爱的两掺儿吃法。

在河南,只要你敢说,啥都可以掺。

除了胡辣汤掺豆腐脑,还有米线掺麻辣烫、米皮凉皮两掺儿、土豆粉刀削面两掺儿、粉浆面条热豆腐两掺儿、甚至还有牛肉汤羊肉汤烩面两掺儿……不禁感慨,还有什么不能掺儿?

这种“掺”的哲学,早已渗透进河南人的生活。“中”即为“和”,君子和而不同,河南人把这种平衡智慧,都融进了一碗两掺儿里。

网红美食潮起潮落,流量如何变“留量”?

炒八掺的爆火并非个例。近年来,流量经济下,诞生了不少美食小摊主。江西鸡排哥凭借夸张吆喝走红,摊位前排起百米长队;国庆期间郑州“人生的意义”小吃店因店名爆火,人群排起长龙,巷口堵塞,交警都来疏导。前段时间,乌啦啦来到豫西小城洛宁推荐美食,也引发全网热潮。

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也藏着隐忧。对摊主而言,食材成本暴涨、人力支出增加,可能会流失核心的街坊客群。对食客而言,“打卡大于口味”的心态,往往带来体验落差。对城市而言,突发客流可能会产生交通堵塞等问题。

但网红效应并非全是弊端。炒八掺的爆火让附近的其他摊主也沾了光,这股热度,悄悄带活了整条街的烟火气。更重要的是,它给郑州攒了波“城市好感度”。美食本就是城市最鲜活的名片,一口炒八掺的香,可能让游客记住的不只是小摊,还有政七街的梧桐树、街角的便利店,甚至郑州人的实在劲儿。

只是,真正的挑战从不是“接住流量”,而是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文旅价值。

当炒八掺的香气渐渐散去,我们更该看清:真正能留住人的从来不是流量,而是味道本身。郑州的“炒八掺”能火这么多年,最初靠的是街坊认可的口感。而它能否走得更远,取决于爆红后是否还能守住那份食材本真。若想避免昙花一现,品质与温度远比流量更重要。

从胡辣汤两掺到炒八掺,河南人的“掺文化”告诉我们:美食的真谛,是兼容并包的智慧。而网红经济的可持续之道,是让流量回归品质。毕竟,食客为一碗味道赴一座城,图的是舌尖的满足,而非朋友圈的素材。

你会选择去品尝网红美食吗?

你心目中的“家乡特色美食”是什么?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部分图文综自特别乌啦啦、顶端新闻、大象新闻、民生大参考、视觉中国等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需攻略!这个保定隐藏的“晒秋... “奔县”去 小编为您推荐一个 自带“松弛感”的神仙小城 保定易县 这里没有复杂的攻略 只有漫山遍野 ...
原创 古... 现在,我们习惯一日三餐,很多人对于三餐中哪餐最重要争论不休,但是却不知道,大多数古人一天是只吃两顿饭...
豫见非遗新青年:韩云菲 传承美食文化 守护家乡味道 新安县烫面角,一款集包子与水饺之精华的传统美食,凭借独特的烫面工艺,深...
品味上海葱油拌面的简单香气与制... 在上海的弄堂里,一碗葱油拌面的香气能唤醒整个清晨。这道看似简单的小吃,却有着让人念念不忘的魔力,关键...
包韭菜饺子,牢记“2放3不放”... 说到饺子,可是咱北方人的最爱,尤其是韭菜馅饺子,那叫一个香!现在天凉了,韭菜也正鲜嫩,下班后去菜园里...
原创 炒... 牛肉作为家常菜中的“硬菜”,以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喜爱。然而许多人在家烹饪时常常遇到肉质发柴、...
以“粤艺台鲜”重塑高端宴饮新范... 上海阿纳迪酒店中餐厅「源宴」正式焕新大菜单,行政主厨周新勇(Gary)以粤菜非遗技艺为基底,融合浙江...
热油激香绝了!凉拌花菜,蒜辣 ... 重庆的夏日常常热得让人喘不过气,这时候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往往是一盘清爽开胃的凉拌菜。在众多选择中,凉...
这位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提议,宴... 宴席之上,冷菜常为点睛之笔。传统做法,无论八碟抑或六碟,多循旧例,荤素各半几成定式。然时代变迁,社会...
酸菜炒粉条 “妈,今儿晚上吃啥?” “渍菜粉。” “耶!” 这大概是我童年里最经典的对话之一。只要听到这三个字,...
原创 加... 在探索美食的旅途中,油炸馍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心。它不仅外观诱人,更在口感上达到了令人难以...
掉秤快的主食排行榜,红薯倒数第... 减肥太难熬?最折磨的不是运动,而是眼睁睁看着美食却不能痛快吃!为了瘦,有人干脆彻底节食,连主食都一口...
江苏南京盐水鸭的咸鲜风味与制作... 在南京,素有“无鸭不成席”之说,而盐水鸭更是鸭肴中的翘楚。这道看似简单的水煮鸭,实则蕴含着金陵厨人数...
四川龙抄手的薄皮馅多与汤底选择 在成都,龙抄手与钟水饺齐名,都是点心界的翘楚。龙抄手以其薄如蝉翼的外皮和饱满的馅料,以及多样的汤底选...
浙江金华火腿的腌制工艺与炖汤用... 金华火腿,这一抹亮丽的火红色,是浙江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其独特的腌制工艺与醇厚的炖汤风味,历经...
探寻老北京炸酱面的家常风味与制... 老北京炸酱面,一碗承载着京城百姓生活智慧的面食,看似朴素却内藏乾坤。那深褐色的炸酱里,藏着老北京人代...
原创 乡... 标题:乡下婆婆来家里带了这种小吃,我们都没见过,尝了一口太好吃了! 在乡村的小巷深处,有一种美食,...
原创 炒... 蒜苔作为春季的时令蔬菜,以其清脆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很多人在家炒蒜苔时总会遇到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