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时期下馆子喊小二切的肉是什么肉?很多人以为是牛肉
创始人
2025-10-15 19:22:49
0

《——【·前言·】——》

午后巷口,一碗酒下肚,客人脱口喊道:“小二,切二斤肉!”这句听来平常的吆喝,却在宋代酒肆里传出不同寻常的声响。

市井人以此为享,文人骚客以此为趣,千年后却换来误解纷纷。有人说是牛肉,有人笃定是猪肉,可真正站在宋代街头,那盘肉,到底是什么?

酒肆门前,谁在叫卖二斤肉?

临安府正街西头,石板路面泛出油光。街边,蒸汽扑面,三家酒肆比邻而开。店外悬着长条招幌,最中间那家旗子上写着“切肉熟食”。掌柜坐在案后招呼生意,小二站案前,一刀落下,肉片整齐如扇,摆入漆盘

午时刚过,几位衣着讲究的客人跨入门槛,“小二,来二斤肉,再上一壶酒”,语气从容,仿佛每日如是。小二应声而去,熟练割肉装盘。肉并非整块上桌,而是提前炖煮、热切而成。

这就是宋代街头常见的“切肉”场景。不是坊间理解的生肉宰割,而是将已煮熟或卤好的肉,用特制快刀按“两”切取,一客所点“二斤肉”,约为今人熟肉小盘两三碟。

“切肉”并非杂肴拼盘,而是当时人饮酒佐食的主菜之一。《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市中酒肆,多悬猪羊熟肉于门,现切售之。”可见,悬挂于门的熟肉不仅为招揽生意,更是明示食材来源。食客进门不必询问肉名,只需言“几斤肉”,小二自然按店中所备割取。

这种吃法不仅流行于北宋汴京,也随政权南迁传入临安。《梦粱录》载:“酒肆前陈割肉脯,任人切沽。”可见“割肉沽酒”是宋人市井日常消费方式之一。

但这里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酒肆门前悬挂的“肉”,到底是哪种肉?

很多人以为是猪肉,毕竟猪易养、成本低、普及广。也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是牛肉,因为《水浒传》里,李逵吃的就是牛肉。两派争执不下,而真相,藏在当时的制度与饮食层级里。

先看猪肉。猪是宋代主要的家畜之一,民间养殖广泛,屠宰不受限制,价格相对低廉。《宋史·食货志》记有“民间屠市猪羊日繁”,表明猪肉在民间极为常见。然而,这种“常见”,并不等于在酒肆里的“主打”。

相反,在不少高级酒楼、专营熟食的“切肉铺”里,猪肉反而被边缘化。

为什么?这背后牵涉的,不只是口味问题,而是礼法、身份、禁忌。

皇城禁忌,一口猪肉不上桌

汴京皇城深处,御厨每日炊烟不绝。太监清晨点卤,厨役按例炖煮,肉案上堆满羊腿、羊脯,却几乎不见猪肉踪影。因为在宋代宫廷,“彘肉不上大筵”是明文规制。

《宋会要辑稿》载,神宗朝一年间,宫廷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余斤,而猪肉仅为四千一百三十一斤。两者差距近百倍,说明猪肉在宫廷中几乎无立足之地。

原因不在于猪肉贵,而在于“礼”。

自汉以来,猪被归为“庶肉”,适合民食,不登王宴。宋人继承这一观念,认为“彘肉腥浊,不合贵体”。因此在御膳制度中,羊肉成为主角,不论蒸、炖、酱、卤,皆用羊。

《营造法式》《东京梦华录》均未记宫廷宴饮用猪肉,而“羊酱肉”“羊脯羹”则频频出现。这种宫廷之上的食材倾向,自然下沉至高档酒楼与文人宴饮。

一些民间中上阶层,模仿官府饮食模式,在宴请宾客时避免使用猪肉。他们选择羊肉,不仅为其味,也为其“体面”。此种“避猪”风气逐渐在士人圈中形成共识

而在坊间酒肆里,小二手起刀落所切的,若是用于款待文人雅士,必定不会选择猪肉。猪肉虽香,却失礼。羊肉得体,又见功夫——从酱制入味到切片排盘,讲究颇多。

那么,牛肉为何不成为首选?这问题关系重大——因为很多人默认牛肉为美味首位,宋人应当倾心于此。

但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制度。

牛为农用之本,严禁屠宰。

《宋刑统》明令:“凡民间擅杀耕牛者,杖六十,没其家。”官府每年发放限额“牛杀证”,仅病牛、老牛可宰,数量极少。合法宰牛难,买卖牛肉成本高。

牛肉虽偶现市肆,但其稀有程度、法度限制,使其难以成为常规“切肉”原料。一斤牛肉价钱抵得上三斤羊肉,并非人人能吃得起。

而且牛肉质地偏硬,卤切不易成型,味道也较为粗烈,不如羊肉入酱提香。从操作便利性到顾客接受度,羊肉在熟切市场上远超牛肉。

这也解释了为何市井叫卖“二斤肉”时,默认是“熟羊肉”。不标明品类,因大家心知肚明:酒肆里挂的那块肉,就是酱羊脯、卤羊腿、焖羊胸,不外乎此。

从制度高压到味型优势,羊肉在熟肉体系中站稳了脚跟。

街头喊肉,宫中禁猪,案上无牛。看似随口一喊的“切肉”,其实是宋代饮食制度与身份文化的缩影。

牛肉之禁,不得轻谈宰杀

城南柳巷,有位老屠户传了三代手艺,却从未正式宰过一头耕牛。“杀牛?犯禁的事,不敢沾。”他言简意赅,却说出了宋代牛肉流通的关键问题——不允许。

在整个宋代,牛属于农业核心资源,朝廷以法度守之,百姓以戒律避之。

《宋刑统》明令,“擅杀耕牛,杖六十。”这不是威慑,而是常规执行。市面之牛,若无“老残证明”或“疫病证明”,一律不得宰杀。即便可杀,也须备案取证,由专人监宰,不得私自流通。

因制度层层限制,市面牛肉成了“紧俏货”,价格昂贵,难得一见。《梦粱录》虽偶有“牛脯肉”记载,但那是特殊供应,或以“驿牛”废料入市,并非每日可得之物。

熟食摊若使用牛肉,得提前订货、重金购入,不适合“二斤切肉”这种随叫随上的经营方式。

同时,牛肉本身也存在烹饪局限。宋人更习惯酱煮与卤焖,牛肉肉质粗韧,纤维密实,火候稍差即成嚼烂之物。

相较之下,羊肉脂薄而筋柔,腌制入味快,切片成形美,是熟食之首选。

“酱牛难切,羊脯最合。”这一判断并非坊间随口之言,而是宋代市肆经验之累积。

《清明上河图》上,熟食摊前高挂三五肉块,放大画幅细看,那几块色泽红亮、油脂纹理均匀的肉,形态更近羊腿羊脯,而非牛肉质地。

而从食客层级看,能日常在酒肆喊“二斤肉”的客人,多为商贾中人、笔吏杂役,既追求味道,也讲身份体面。

牛肉价格高,入口质感差,容易被视为炫耀;羊肉则恰恰合适——不俗、不奢,适口而体面。

至此,所谓“牛肉”常作为误认,其实是后来者根据文艺作品错投代入。《水浒传》中李逵吃牛肉、武松大碗牛肉配酒,是明清后期文人想象的江湖图景,不是宋代日常写实。

牛肉在宋人嘴里,是偶尔;羊肉在宋人桌上,是习惯。

这也意味着:市井酒肆中被喊出的“二斤肉”,极大概率不是牛肉。

流言与误读,历史的缝隙里谁在发声?

时至今日,这句“小二,切二斤肉”,频繁出现在电视剧对白、短视频段子与历史科普账号中。几乎所有表演中,这盘肉都被默认是牛肉。

观众信以为真,留言:“宋朝人真讲究,一顿能点两斤牛肉。”

宫廷统计、市场结构、饮食习惯均指向羊肉。

近年,部分网络文章提出反向解读,声称“其实是猪肉”。这些文章往往逻辑不清,文中引用模糊,甚至拿明代饮食制度套宋代场景。

这类“反转式科普”,制造了另一种误解。

猪肉确实是民间常食,但“民间常食”不等于“酒肆主打”——这是逻辑陷阱。

酒肆不同于家厨,讲究食材稳定、形象体面、适配酒水。猪肉油厚难切,腥气不退,难做切盘头菜。

一些高端熟食店更是直接标明“专酱羊肉,不入彘肉”,可见对猪肉的排斥并非坊间臆测。

真实的宋代切肉摊,是香气扑鼻的酱羊肉摊,是刀法精细的羊脯片盘,是黄酒佐食的微醺午后。

站在这历史缝隙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还原一幕——

一名酒客进门,不问种类,喊出“二斤肉”,小二熟练落刀,一盘切好的酱羊肉上桌,热气裹着酒香拂面。

这场景,不需要牛肉的“豪横”,也无须猪肉的“平常”。

它的本真,在于宋人饮食对礼法的尊重、对身份的拿捏、对味觉的精准。

误读再多,记忆再远,真相依旧藏在那块不起眼的羊肉里,藏在那声“小二,切肉来”里,藏在宋代城市日常生活的节奏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秀我中国|“秒空”的养生课为何... 每周三晚间,在上海市民夜校的课堂里,30位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聆听中医专家讲解“传统中医与养生”。开课...
原创 它... 导语:它才是“维C之王”,全身是宝!正大量上市,简单一煮,香甜美味 又到了这个让人流口水的季节啦,走...
第138届广交会音乐美食节展现...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王华  贾瀚阳)第138届广交会音乐美食节“食在广州 品味全运”活动15日...
蜜雪冰城卖啤酒上热搜,5.9元... 《星岛》见习记者 廖梓妤 深圳报道 “味道挺好的,最主要是还便宜。”林女士下班回家前,在深圳某家鲜啤...
蓬安县市场监管局指导金溪白酒协... 为破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化、产品优质化、品牌特色化,10月10日,四川省蓬...
宗酒:“扬起‘大清香时代’的远... 十月金陵,桂香与酒香交织漫溢。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即将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启幕,这场承载行业十...
谁动了白酒的“度数”?| 酒水... 当年轻人举起的不再是父辈的酒杯,而是属于自己的“情绪容器”,白酒行业才能跨越代际断层,找到新的增长曲...
原创 贵...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联合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及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举...
“帮扶好物”受热捧!广东盐业亮... 午后,广交会展馆D区西侧中心广场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海外采购商一边畅饮生态海盐菠萝汁的岭南风味饮品,一...
解锁江西家常味!江西凉拌花菜,... 制作凉拌花菜,新鲜的花菜是基础,要选那种花球紧实、颜色乳白中微微带点米黄、叶片鲜绿的,这样的花菜水分...
“帮扶好物”受热捧!广东盐业亮... 午后,广交会展馆D区西侧中心广场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海外采购商一边畅饮生态海盐菠萝汁的岭南风味饮品,一...
必看!2025年砂锅炒鸡供应品... 在当今市场上,选择一家合适的砂锅炒鸡供应公司至关重要。每个供应商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满足不同餐饮...
这道酸辣娃娃菜,绝对是唤醒味蕾... 娃娃菜 1-2棵(约300-400克)大蒜 3-4瓣、干辣椒或青椒 3-5个(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原创 沪... 这个秋冬,如果你走进任何一家茶饮店,都会发现菜单上多了不少"养生"新品。 沪上阿姨推出"五色慢养"计...
巧手腌制“幸福味”!社区开展跳... “制作跳水泡菜,食材清洗要彻底,切配也有讲究,萝卜切成均匀条状,才能保证每一口都入味均匀。”近日,一...
想吃家常味?6道经典炒菜教程,... 宝子们是不是总馋家里的炒菜香?不用愁,今天带来6道超经典的家常小炒,步骤都给你拆解得明明白白,就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