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 伟
馒头,是我的主食之一,几乎每天的早餐或晚餐都要吃上一两个馒头。
小时候,在家乡白面馒头是餐桌上的稀客,有的只是红薯面窝头,最多也是一半红薯面一半白面的混合面馒头,或棒子面窝头。一年当中除了走亲戚或家中有病人时,才能见到白面馒头,只有在正月里,才能享受到那暄暄软软的白面馒头。
每到蒸馒头的日子,家里便热闹起来。只看到大人们将老酵子与面粉、水融合,那双手在雪白的面团间穿梭,如同灵动的舞者。揉面的过程仿佛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舞蹈,他们的手有节奏地按压、翻转,面团在他们的手下渐渐变得光滑而有韧性。不一会儿,面团变得胖鼓鼓的,像是充满气的皮球,而后把它放进蒸笼。
蒸汽从蒸笼的边缘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麦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我总是守在门口,眼巴巴地望着蒸笼,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终于,馒头出锅了,一个个白白胖胖,如同刚睡醒的娃娃,很是可爱。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顾不得烫,咬上一口,那松软的口感在嘴里散开,带着小麦特有的清甜,瞬间填满了我的味蕾。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那一年的春节前夕,为了过好春节,大人们辛辛苦苦蒸了满满一大笸箩馒头,存放在储物间,然而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却大吃一惊,一笸箩馒头不翼而飞,难道是夜里进了贼?经寻觅,在储物间墙角处发现一个硕大的老鼠洞,并发现有拖拽馒头的痕迹。一气之下,将其刨开,满笸箩的馒头尽在洞中。好大的老鼠窝呀,真是让人惊奇!这个春节过得好惨啊,却让猪圈里的宝贝们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长大以后,我离开了家乡,走进了城里。城市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美食琳琅满目,但我却时常怀念家乡的馒头。在超市里,也能买到白白胖胖的馒头,可那味道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些馒头似乎少了些揉面时注入的情感,少了些家庭氛围赋予的温度,吃到嘴里,感觉跟棉花套子似的,无滋无味。
有一次,我偶然走进了小区食堂。食堂里弥漫着熟悉的麦香,我定睛一看,原来是馒头,这是他们手工制作的馒头,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当馒头端上桌时,我轻轻咬了一口,好一个暄软的人工馒头啊,那形状、那味道,瞬间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场景,看到了家人们忙碌的身影,听到了一家人欢快的笑声。
馒头,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它见证了我成长的岁月,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回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光怎样流转,家乡馒头的味道,成为我心中珍贵的回味。
编审:朱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