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碗白粥配咸菜,傍晚一锅绵滑的生滚粥,热气裹着米香钻进鼻子,连没胃口的日子都多了几分期待。老广常说:“肚唔舒服?食碗白粥啦!”白粥像一位“老熟人”,用最朴素的方式陪伴着广东人度过炎夏。
可近年来,关于白粥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有人夸它“易消化、养脾胃”,也有人吐槽“营养单一,喝多了没力气”。那么,白粥到底值不值得吃?
潮汕白糜丨《风味人间》
白粥的“好”:
为什么广东人夏天离不开它?
广东夏季湿热,人体阳气外散,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很多人会出现“湿困脾胃”的症状:吃不下饭、肚子胀、没精神,甚至容易拉肚子。
这时候,一碗温热的白粥,恰恰能满足三个需求:
1. 温和易消化,给肠胃“减负”
白粥经过长时间熬煮,米粒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变成更容易吸收的“快碳”。对于肠胃虚弱(如感冒发烧、吃坏肚子)、术后恢复期的人来说,白粥能快速补充能量,又不会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就像给疲惫的机器“轻启动”,先让肠胃缓一缓,再慢慢恢复功能。
2. 补充水分,预防“暑湿伤身”
广东夏天又热又湿,出汗多、排尿多,身体容易缺水。白粥水分含量高(约90%),喝一碗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通过排尿带走体内湿热,缓解口干、尿黄、头晕等“暑热症状”。老广常说“夏饮粥,胜药补”,就是这个道理。
3. 搭配灵活,营养“可升级”
白粥本身虽简单,但广东人擅长“借力打力”——配上一碟橄榄菜、一勺虾皮,或煮成鱼片粥、瘦肉粥、菜干粥,原本单调的白粥瞬间变得营养均衡。这种“基础款+定制款”的吃法,既保留了白粥易消化的优势,又弥补了营养单一的短板。
白粥的“争议”:
它真的“没营养”吗?
说白粥“没营养”的人,主要纠结两点:一是“营养单一”,二是“升糖快”。这两个问题确实存在,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看。
1. 营养单一?关键看你怎么吃
白粥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化合物(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确实比杂粮粥、肉粥低。但如果把它当作一餐中的“配角”(比如搭配鸡蛋、豆腐、青菜),或选择“加料版”(如加入小米、燕麦、红豆),营养密度就能大幅提升。
2. 升糖快?糖尿病人需注意
白粥的淀粉糊化程度高,消化吸收快,会导致血糖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尤其是煮得越烂、喝得越多,升糖越明显)。因此,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建议少喝纯白粥,或搭配高纤维食物(如芹菜、木耳)一起食用,延缓血糖波动。
白粥的正确打开方式
1. 别当唯一主食
白粥适合作为一餐中的一部分(如早餐喝一碗,再配个鸡蛋、吃点水果),而不是顿顿只喝粥。长期只吃白粥,可能导致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出现乏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2. 煮粥时间有讲究
不用追求“越烂越好”。大米煮至开花、汤略粘稠即可(约20-30分钟),既能保留部分B族维生素,又能避免淀粉过度糊化。如果肠胃功能正常,偶尔喝稠一点的粥更健康。
3. 特殊人群需调整
肠胃虚弱、术后恢复期:可短期以白粥为主,但需逐渐添加其他食物;
糖尿病患者:选择杂粮粥(如燕麦粥、糙米粥),或搭配蔬菜、瘦肉;
肥胖人群:控制总量,避免晚餐喝粥,夜间活动少,容易囤积脂肪。
白粥是“传统智慧”也是“生活仪式”
广东人对白粥的偏爱,不仅是饮食习惯,更藏着对“适度养生”的理解——不追求昂贵的补品,而是用最朴素的食物,在恰当的时候给身体最需要的呵护,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保留了一份“慢下来吃饭”的温情。
下一篇:走,去庆阳吃饸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