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到石林,吃啥能尝透彝乡味?答案藏在一桌冒着烟火气的彝家菜里。
彝乡大餐
石林凉卷粉是盛夏标配。莹白卷粉裹着豌豆粉软糯,浇上秘制调料,韭菜绿、卷粉白、辣椒红在碗里打转,一口下去,酸辣鲜爽把闷热轰成碎片。
石林凉卷粉
隔壁桌火烧茄椒带着炭火气上桌。炭烤焦香混着茄肉绵软,野香菜添了股疯长的野劲儿,像火把节篝火乱窜。此时扒口凉卷粉,冰火相击的快感,比跳进山间清泉更过瘾。
火烧茄椒
火把节的餐桌,少不了圭山腊肉压阵餐桌,这挂在彝家屋檐的年味儿,藏着阿爹熏制时的耐心,烟火熏黑墙、阿爹添柴身影,熏出琥珀色美味,肥瘦相间刚好,切片油花滋滋冒,配苞谷疙瘩饭最地道——粗粝玉米饭嚼出清甜,裹着腊肉油脂滑喉咙,火把节烟火气,全在这口粗粮肉香里。彝家小炒肉滋啦上桌,辣椒撞肉香,单配碗饭,也能吃得腮帮子发酸。
圭山腊肉
苞谷疙瘩饭
彝家小炒肉
清焖土鸡经干椒焖煮,鸡肉紧实,单吃单调就配酸辣鱼。调料一泼,酸跳脚、辣冒汗,偏让人筷子停不住——专治盛夏没胃口。
清焖土鸡
酸辣鱼
胆子大的食客,定会被火腿丁蒸臭豆腐征服。臭豆腐的发酵香撞上火腿的咸鲜,开盖瞬间的“臭香”,像彝家姑娘的歌声一样直白热烈。筷子夹起时,豆腐颤巍巍淌着汁水,混着火腿丁的嚼劲,好吃的人直咂嘴。
火腿丁蒸臭豆腐
旁边盘里的椒盐乳饼闪着金黄油光。切片酥炸撒椒盐,咬一口比芝士更野,和前边菜凑一起,是彝家味“双重暴击”,——敢尝,才算懂了彝乡的舌尖叛逆。
椒盐乳饼
羊汤锅是硬菜担当,连皮带筋一锅炖,撒薄荷、胡辣椒,大口吃肉喝酒!啃完羊骨就香辣牛干巴,油光泛泛,越嚼越香,辣劲像火把余温烧舌尖。
羊汤锅
香辣牛干巴
最后用荞粑粑蘸蜂蜜收尾,外焦里软的粑粑裹着蜂蜜,粗粝麦香混甜润,挟着羊汤锅暖意溜进胃。
荞粑粑蘸蜂蜜
火把仍在燃烧,晚风带着食物的香气,这是彝乡给游客最贴心的祝愿,来石林游玩的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顿本地菜,也是火把节里最暖的仪式。
此刻,光是这一桌好饭菜,它乡石林也胜故乡了。
(文/刘莎)
图文发表于“石林风景名胜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