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实验室的排风扇嗡嗡作响,吕文扬小心翼翼地切开刚出炉的松塔蛋糕。金黄色的切面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惊人的层次感——这不是普通的蛋糕元诚,而是一座精心设计的微观建筑。
"第13号样本,气孔结构分析开始。"他对着录音笔说道,将切片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屏上立刻浮现出令人惊叹的画面:蛋糕内部布满了蜂窝状的气孔,每个气孔直径精确控制在0.3-0.5毫米之间,排列密度堪比蜂巢。
"这些气孔是蛋糕松软的关键。"吕文扬用游标卡尺测量着气孔壁的厚度,发现它们薄如蝉翼,却能在承重测试中支撑起自身重量的五倍。他调出电脑里的气流模拟图,热空气在蛋糕内部的流动轨迹如同精心设计的通风系统。
最精彩的发现来自流变学实验。吕文扬将面糊倒入旋转粘度计,观察其在不同转速下的表现:"看,这个剪切稀化特性太完美了。"数据显示,面糊在搅拌时能形成均匀的气泡网络,而在烘烤时又能保持稳定的结构。
"秘密就在蛋白霜的打发程度上。"吕文扬指着显微镜下的蛋白霜结构,那些排列整齐的蛋白质分子像微型弹簧般储存着空气。他拿出pH试纸测试面糊酸碱度:"pH值7.2,这是蛋白质变性最理想的区间。"
在热力学实验室里,吕文扬架起了红外热像仪。随着烤箱温度升高,蛋糕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在屏幕上徐徐展开:"180度是黄金温度,能让蛋糕表面形成漂亮的金黄色元诚,同时内部保持湿润。"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材料实验室的发现。通过X射线衍射仪,吕文扬看清了蛋糕内部淀粉的结晶状态:"部分糊化的淀粉颗粒形成了完美的支撑网络,这就是蛋糕能保持松软的关键。"
三个月的实验让吕文扬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松塔蛋糕的每一层结构都蕴含着精密的科学计算。他整理着实验数据,在论文最后写道:"从流体力学到材料科学元诚,从热力学到蛋白质化学,一块小小的松塔蛋糕里,凝聚着人类对美食最极致的追求。"
当他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导师时,老教授笑着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好的松塔蛋糕咬下去会有'云朵般'的口感了吧?"吕文扬点点头,看着窗外飘来的咖啡香气,忽然明白:科学和烘焙,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