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暑气渐消,燥气渐生,养生需紧扣“养阴防燥”“收敛神气”的原则,顺应自然收敛之势调理身心。
饮食上,“秋燥伤津”,宜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梨能润肺止咳,可生食或煮梨水;银耳被誉为“平民燕窝”,搭配百合、莲子炖汤,润燥效果尤佳;山药、莲藕等白色食材,既能健脾又能生津,是秋季餐桌上的佳品。需注意少吃辛辣、油炸之物,以免加重燥邪。
起居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能契合阳气的舒展,有助于缓解“秋乏”。此外,秋季昼夜温差大,需及时增减衣物,“春捂秋冻”并非盲目受寒,尤其要注意腹部、背部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运动宜选择温和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秋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可在清晨或傍晚到公园、树林中锻炼,呼吸清新空气,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收敛心神。
情志调摄同样重要。秋季万物凋零,易使人产生悲秋之感,需保持心态平和,多外出赏秋景、听秋声,让情绪随自然舒展,达到“精神内守”的状态。
秋日养生,关键在顺应时节,以润为要,以收为纲,让身心与天地同频,为寒冬储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