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出圈的卫龙与走向世界的中国零食们
创始人
2025-08-28 19:24:32
0

近日,卫龙辣条在TikTok意大利站火出圈了。数据显示,卫龙经典款大面筋在过去28天里销量突破6000件,销售额高达1.1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2万元),不仅冲上食品类目的热销榜,还拿下了销量榜双榜第一的位置。无数意大利年轻人拍下自己“第一次吃辣条”的反应视频,并惊呼 “这是什么神奇的味道”。

在中国受人喜爱的辣条,如今正在海外社交平台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中国零食代表。而在这背后,卫龙不仅靠“口味刺激”赢得了注意力,更靠一整套内容营销策略、本地化打法,以及对社媒趋势的精准捕捉,走出了一条令人意外但值得参考的出海路径。

中国辣条,为什么能火到意大利?卫龙又是如何打造“全球味觉共鸣”的?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包辣条背后的出海密码。

一、卫龙的辣条营销方法论:社媒+透明化+本土化

1.借力社媒内容营销:打造“猎奇+参与”的病毒式传播

卫龙在TikTok的走红,绝不是偶然,更不是“放上去就有人买”的简单路径。它真正的秘诀在于,精准拿捏住了年轻用户的内容偏好和社交心理,通过“猎奇+挑战”的内容机制,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病毒式传播。

比如,关键词“trying spicy Chinese snack(尝试中国辣零食)”“first time eating Latiao(第一次吃辣条)”在海外形成了高频话题。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地的年轻博主们争相拍摄“第一次吃卫龙辣条的反应”视频,配上大表情+真实反馈,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鸣。

另外,通过#Latiaosnack、#ChineseSnack 、#Chinesefood等标签,卫龙逐步与“中国零食代表”身份绑定,提升品牌认知度。

更重要的是,这种内容打法是低成本高裂变的:品牌只需要制造一小波原始内容/投放博主,后续就能通过UGC自发扩散,实现持续曝光。这对于预算有限的国产品牌来说,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可复制性。

2.重塑品牌信任:从“不干净”到“敢拍工厂”

在许多消费者的印象中,辣条曾一度是“廉价”“不健康”的代名词,甚至被贴上“黑作坊零食”的标签。卫龙之所以能冲出国门、在意大利卖上销量榜首,背后一个关键动作是——主动摆脱负面形象,重塑品牌信任感。

早在国内,卫龙就已推进标准化生产,统一工艺、规范配料,打造现代化工厂和全流程可视化生产线。从原材料到包装出厂,每一步都实现可追溯。这一套透明化操作不仅提升了品牌底层信任力,也成为卫龙海外传播的隐性加分项。对于第一次接触辣条的外国消费者来说,面对一种陌生零食,是否“干净”“安全”是决定是否尝试的关键。

3.本土化策略:辣条不只是辣,还能“变”

想要赢得海外消费者的胃,靠一味“重口味”并不够。卫龙在出海过程中,展现出了相当成熟的产品本土化能力,不仅“变味道”,还在“标签、命名、包装”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在产品层面,卫龙意识到不同国家对辣味的接受度存在明显差异。于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以及饮食习惯推出了不同口味的辣条,比如在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市场,卫龙推出了辣度适中、偏甜的版本,强化了“嚼劲+甜香”的口感记忆,在东南亚地区推出榴莲辣条,满足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此外,为了满足各国监管要求,卫龙在海外版本中调整了成分说明、营养标签与合规信息。比如通过“零反式脂肪酸”“非油炸工艺”等健康化升级,在海外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2025年卫龙推出的“植物基辣条”,采用大豆蛋白替代部分面粉,蛋白质含量提升至28%,在欧洲市场获得素食认证,单月销量突破50万包。通过这些微调,品牌不仅体现出对法规的尊重,也在无形中传达出一种“更专业、更可信”的品牌形象。

这些看似琐碎的本土化操作,其实构成了品牌全球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卫龙没有试图“教育”海外消费者接受辣条,而是努力“翻译”自己的产品语言,将原本带有地域特色的中国味道,转换成全球消费者能够理解、接受甚至喜爱的“风味体验”。

二、中国零食行业出海全景:卫龙只是冰山一角

卫龙在海外走红的背后,是整个中国零食行业加速出海的趋势。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出海成本下降,洽洽食品、劲仔食品、盼盼食品、良品铺子、卫龙、甘源食品等多个中国零食品牌都已在东南亚布局并将目光投向了北美、欧洲等新兴消费地。

政策方面,RCEP、自贸区建设、跨境电商扶持等红利,进一步降低了零食出海的门槛。比如为了帮助零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九江海关量身制定帮扶措施,指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检测标准,同时简化签证流程,加快出口通关速度。

消费者层面,海外Z世代和华人留学生群体正成为核心推动力量。一方面,年轻人对“亚洲风味”“猎奇口感”充满兴趣,社交媒体上关于螺蛳粉、辣条、酸辣粉的试吃内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留学生作为“种草源头”,不仅消费,也乐于在社媒上推荐、安利、带动本地朋友尝试,从而自然扩散中国零食影响力。

零食不再只是“吃的”,更是内容、社交和文化的载体。卫龙的成功,只是冰山一角,出海这条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宽。

结语

卫龙的“辣条出海”之路,不仅仅是一场短视频带货的成功,更是中国零食品牌在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从内容社交化到产品本土化,再到供应链电商闭环的构建,卫龙用一个爆款告诉我们:中国味道,也能成为世界流行的味道。

在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迅速“全球同频”的今天,中国零食不再是被动输出的“异域猎奇”,而是通过精准营销、文化适配,逐渐获得主动定义的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萌娃初遇抹茶!在铜仁解锁“舌尖... “原来抹茶粉是样子的呀!”8月28日,在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抹香集体验中心,7岁的刘腾远睁着好...
十分钟教你鸡蛋火腿炒面,好吃到...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道让人垂涎三尺、做法简单的黑椒鸡蛋炒面!这不仅仅是一道面食,更是一份对味...
【美丽德宏 团结奋进】饭团天花... 在云南省德宏州,有一种特色小吃傣家烤饭团,总是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大家都把傣家烤饭团戏称为“傣族汉堡...
今年中秋月饼有多“潮”?“红茶... 中秋佳节将至,申城月饼市场的“上新”大战已然打响。当“红茶拿铁”、“牛乳冰沙”被做成馅料,甚至连饼皮...
冰城宠粉!跑友领完赛事装备,现... 哈尔滨马拉松的“豪华美食流水席”向来备受关注。8月28日,在哈尔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暨哈尔滨银行...
南昌拌粉:爽滑筋道,酸辣鲜香,... 今天我分享的是南昌拌粉。姐妹们谁懂啊!跟着步骤做,在家吃到超正宗南昌拌粉了。米粉爽滑劲道,配上灵魂酱...
省事,老两口早餐就3样,好吃营... 省事,老两口早餐就3样,好吃营养两不误!网友:丰盛! 头天做了芝麻花生酱馒头,第一天蒸着吃,第二天...
香港云吞面新晋网红!好到底手工... 在香港美食的璀璨星空中,好到底手工面配现炸云吞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这家...
央视点名、日卖130万枚,黄庄... “央视点名”的黄庄月饼,来自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九门回族乡的黄庄村,当地被媒体称为“月饼专业村”,央视财...
原创 效... 钓鱼是好多人都喜欢的户外活动。在钓鱼的时候,打窝可太重要啦,能说成功了一半呢。选对窝料,既能把鱼吸引...
借势成都“糖酒会” 丨金盆地集... 成都糖酒会,这个被誉为 “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 的盛会,再次成为中国酒业群雄逐鹿的战场。 025年...
原创 童... 一条普普通通的小白条鱼,是好多人童年的回忆呢。这鱼看着不起眼,可带着浓浓的乡土味。捉白条鱼的办法很简...
蒜蓉油麦菜:清新脆嫩,蒜香十足...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总有那么几道家常菜,无需华丽的装点,却能凭借质朴的味道,直抵人心。蒜蓉油麦菜便是...
云端尽享贵州味!多彩贵州航空全... “这是我迄今品尝过最美味、最具贵州风味的飞机餐,能够在高空品尝到正宗地道的贵州洋芋粑,实属惊喜!”来...
网络中国节·七夕 | 茶叶、水... “我是来自湛江的游客,我逛街到南屏街,看到这个奶茶店就进来看看,购买了一杯蓝莓抹茶,味道不错。”8月...
【视频】一坊岭南,滋味之旅!到... “品尝地道风味”正成为许多人旅行规划的核心。美食,不再只为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微型旅...
原创 冰... 冰淇淋不要再买了,教你在家做!无冰渣无添加,奶香浓郁,口感细腻,比买的好吃 大家好,我是王二哥!有一...
原创 大... 在咱们每天做饭的厨房里,大蒜绝对是少不了的,不管是炒青菜、炖肉还是拌凉菜,放几瓣大蒜总能让菜香瞬间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