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堵在哪,就用哪味药!膀胱 脾胃、肌肤湿热,易九道朱义伟三味药帮你清干净
身上有湿热,总觉得黏腻难受?其实湿热在不同部位,表现和调理方法大不一样 —— 堵在膀胱会尿频尿痛,堵在脾胃会腹胀便黏,堵在肌肤会痒起湿疹。
易九道今天就教你 “对症清湿热”:膀胱湿热用萆薢,脾胃湿热用苍术,肌肤湿热用白鲜皮,找准部位用药,湿热清得又快又准。
一、湿热在膀胱:尿频尿急、尿灼热,萆薢帮你通利水道
膀胱是 “储尿排尿的容器”,一旦湿热钻进膀胱,就像给 “尿容器” 灌了 “脏水”,尿液会变得黄赤,还会刺激尿道,出现这些症状:
排尿时总觉得急,刚上完又想上(尿频尿急),尿流时尿道有灼热感,严重时像针扎一样疼(尿痛);
小腹胀胀的,像有气或液体堵着,嘴里发苦,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舌头伸出来能看到黄腻的舌苔。
这时候用萆薢就很对症。萆薢专门往肾和膀胱经走,像 “清道夫” 一样直攻下焦,能把膀胱里的湿热 “刮” 出来,通过尿液排出去 —— 不仅能缓解尿频尿急、尿道灼热,还能让排尿变得顺畅,特别适合湿热引起的 “淋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泌尿系统湿热问题)。
用法参考:取萆薢 ,用清水快速冲洗后,加 500 毫升水煮沸,转小火煮 15 分钟,放温后代茶喝,每天 1 次。要是觉得味道单调,也可以加 陈皮调味,既能理气,又能辅助祛湿。
二、湿热在脾胃:腹胀便黏、口苦腻,苍术帮你燥湿健脾
脾胃是 “运化水湿的核心”,要是湿热堵在脾胃,就像给 “消化机器” 裹了层 “湿泥巴”,脾胃转不动了,会出现这些问题:
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胃胀满,摸起来鼓鼓的,嘴里又苦又黏,偶尔还会恶心反胃,不想吃饭;
大便稀溏黏腻,每次冲马桶都要冲好几次,身上总觉得沉,像裹了湿衣服,舌苔又黄又厚腻,看着就 “不清爽”。
这时候得用苍术来调理。苍术专门入脾、胃经,药力集中在中焦(脾胃所在的部位),既能像 “干燥剂” 一样化解脾胃里的湿热,让黏腻的湿气散掉;又能健脾,帮脾胃恢复运化能力 —— 不像有些祛湿药只 “清” 不 “补”,苍术清湿热的同时还能护脾胃,避免祛湿伤了正气。
用法参考:取苍术 (提前用温水泡 10 分钟,去掉表面浮尘),搭配 炒白术,加 500 毫升水煮沸后煮 20 分钟,分早晚两次温服。炒白术能增强健脾的效果,和苍术搭配,清湿热、健脾胃两不误,腹胀、便黏的情况会慢慢缓解。
三、湿热在肌肤:皮肤痒、起湿疹,白鲜皮帮你清热止痒
肌肤是 “抵御外邪的屏障”,要是湿热渗到肌肤里,就像给皮肤 “泼了脏水”,会引发各种皮肤问题:
皮肤莫名瘙痒,抓挠后会起湿疹、痱子,严重时抓破会流黄水,局部皮肤红肿灼热,一遇热(比如出汗、晒到太阳)痒得更厉害;
偶尔会觉得心烦、口干,舌头红,舌苔黄腻,整个人因为皮肤痒变得没精神。
这时候白鲜皮就是 “对症药”。白鲜皮入脾、胃经,药力能深入肌肤层,一边清热燥湿,把皮肤里的湿热 “清出去”;一边祛风解毒,缓解皮肤的瘙痒和红肿 —— 尤其适合湿热引起的湿疹、皮炎,既能止住痒,又能让皮肤慢慢恢复光滑,不会像激素类药膏那样治标不治本。
用法参考:外用 + 内服效果更好。内服可取白鲜皮 ,加 500 毫升水煮沸煮 15 分钟,代茶喝;外用可取白鲜皮 、苦参 ,加 1000 毫升水煮沸煮 20 分钟,放温后用纱布蘸水擦拭瘙痒部位,每天 2-3 次,能快速缓解痒感。
最后提醒:清湿热要 “对症”,别瞎用药
虽然这 3 味药能针对性清湿热,但一定要先分清湿热在哪 —— 膀胱湿热用萆薢,脾胃湿热用苍术,肌肤湿热用白鲜皮,别搞混了。比如皮肤痒却用了苍术,不仅止不了痒,还可能因为苍术偏温,加重皮肤灼热;脾胃湿热用了白鲜皮,会伤脾胃,导致腹胀更严重。
另外,清湿热期间,要少吃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比如火锅、油炸食品、蛋糕),这些食物会加重湿热;还要少熬夜、多通风,避免湿热在体内 “堆积”。要是湿热问题持续时间长(比如湿疹反复半年以上、尿频尿痛超过 1 周),或症状严重(比如皮肤流脓、排尿时剧痛),一定要找医生辨证,根据体质加减药方,才能彻底清掉湿热。
来源:中华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