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健康靠平时!这些朴实无华的小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年纪渐长,身边的老朋友见面聊天,总离不开“健康”这个话题。我今年五十有六,也在养生路上摸索了不少年头,吃过亏,也尝到过甜头。今天就想和大家唠唠,这些年我觉得特别实在的养生经验,没有什么高深理论,就是日常生活里那些小事儿。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我每天坚持六点左右起床,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起来后不急着做别的,先喝一杯温开水。睡了一晚上,身体最缺水,这杯水能唤醒肠胃,促进循环。
喝完水,我会在小区里慢走二十分钟。不跑不跳,就是慢慢地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清晨的阳光。有时候碰到邻居,打个招呼聊几句,心情都变得特别好。
记得以前上班时总是睡到最后一刻,匆匆忙忙赶公交,一天都觉得累。现在才明白,早晨的时光最宝贵,从容地开始一天,整个人都会感觉不一样。
吃饭有讲究,不在于多吃,而在于会吃 我的一日三餐很简单,但很讲究。早餐必须有蛋白质,一盒牛奶或者一个鸡蛋,再加点主食。午餐吃得相对丰盛,但只吃七分饱。晚餐就更加清淡了,一般都是粥配上小菜,偶尔吃些鱼肉。
我最深的体会是:少吃比多吃好,慢吃比快吃好。现在吃饭,我都细嚼慢咽,一口饭至少嚼二十下。这样不仅帮助消化,还能提前感到饱腹,不会过量进食。
还有啊,我现在尽量吃当季的、本地的食材。反季节的蔬菜水果虽然好看,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而且价格贵,营养价值也不见得高到哪里去。
要动也要静,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我见过一些朋友,退休后突然加大运动量,每天走几万步,结果膝盖受不了。也有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动,身体越来越僵硬。
我觉得运动要循序渐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我每天坚持散步,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周末会和老伴去公园打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特别适合我们这个年纪。
静养同样重要。我每天中午都会小睡半小时左右,时间不长,但下午精神就会很好。晚上睡前,我喜欢泡脚二十分钟,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泡到微微出汗就很舒服。
心情好,什么都好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是:心态决定状态。年龄大了,难免有些小病小痛,但如果整天愁眉苦脸,小病也能变成大病。
我尽量保持心情愉快,遇到烦心事,要么想办法解决,要么就放下不想。去年我开始学习书法,虽然写得不好,但在这个过程中,心境变得特别平静。
和老伴相处也更有耐心了,年轻时总是争强好胜,现在懂得互相体谅。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尽量不打扰,但周末家庭聚会上,听着孙子孙女叽叽喳喳,感觉特别幸福。
几个特别实用的小习惯 晨起叩齿:每天早晨刷牙前,轻轻叩齿三十六下,然后再漱口。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五年,感觉牙齿确实比以前牢固。
睡前揉腹:晚上躺床上,用手掌心顺时针揉腹部,每次一百下。可以帮助消化,促进睡眠。
少食多餐:我现在一天吃五顿,但每顿都吃得不多。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左右会加餐,一般是水果或者一小把坚果。
晒太阳:选择上午十点前或下午四点后的阳光,每天晒十五分钟左右。夏天在树荫下,冬天找避风的地方。
保持社交:经常和老朋友聚聚,下下棋、聊聊天。人也需要交流,独处时间太长容易胡思乱想。
最后的心里话 养生不是非要吃什么昂贵的补品,或者做什么高难度的运动。在我看来,就是把日常生活中那些小事情做好,坚持下去。
每个人体质不同,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这些年,我也有过追求“速效”的时候,买过不少所谓的保健品,后来发现都是交智商税。现在我相信的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当活动、心情愉快,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养生是一辈子的事,咱们一起努力,健康到老,快乐到老!
【温馨提示】本文仅为个人经验分享,无任何医疗建议性质。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