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湘菜的武林盟主是衡阳”
“湘菜的半壁江山来自衡阳”
“衡阳菜最能代表湘菜”
网上关于衡阳在湘菜中的重要地位,不绝于耳。
这难免让其他地市州不服,尤其是有着自称“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的湘潭餐饮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查看那些湘菜领军品牌的出身地,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衡阳,这座湘南城市,已然贡献了湘菜产业的半壁江山。
炸裂的衡阳餐饮“天团”,
舍我其谁
在如今湘菜餐厅遍布天下的背后,衡阳说得上是大功臣。
这些年来,费大厨、农耕记、巡湘记、串小白、菜香根、绿草地等品牌向外强势扩张,这些在全国开枝散叶的湘菜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乡:衡阳。
费大厨占领北上广深核心商圈,独攻成都和川菜硬刚,一道辣椒炒肉每年卖出1000万份,更在川菜主场成都实现日均翻台率7.5 次,成为跨菜系竞争的标杆,“湘菜顶流”舍我其谁。
农耕记首战新加坡,继而挥师马来西亚,将湘味带到吉隆坡,又越洋跨海北上加拿大,让湘味走进海外主流餐饮市场,何等气魄。
“衡阳帮”在夜宵界同样出彩,串小白大部分门店都是区域烧烤热门榜第一,被称为“烧烤天花板”。创立不到半年的陈双财,也凭借“衡阳烧烤”破局,走进长沙、岳阳、郴州、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谁与争锋。
试问,这样炸裂的衡阳餐饮“天团”,谁能出其右。
据统计,衡阳餐饮业一年的营业额已经突破232亿,共有235万餐饮从业人员,衡阳餐饮撑起湘菜的半壁江山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超10万衡阳厨师闯天下,
谁与争锋
如果说衡阳餐饮品牌是湘菜走向全国的旗帜,那衡阳厨师则是这面旗帜背后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你敢相信吗?衡东县现有户籍人口78万,却有超过7万人是厨师。
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是厨师的衡东,经中国烹饪协会认定,成为全国第九个、湖南首个中国“厨师之乡”。
在湖南衡阳人的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不会做饭?你怕是个假衡阳伢子咯!”
《湘菜》在衡阳地域专题采访时,发现在石鼓区这个面积不足6平方公里、700多户家庭的小村里,出现了300多名厨师,几乎每两户人家就有1名厨师。
“厨师村”现象,是衡阳厨师辈出的一个缩影。
在湘菜世界里,衡阳厨师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业内人士曾做过统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衡阳厨师总数在10万人以上,全国6成以上湘菜店都有衡阳厨师掌勺。
其中,包括像谢正辉、谭南海这样的中国烹饪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
衡阳厨师从北上广深的高端酒店,到县城街角的烟火小馆,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不少衡阳厨师已走出国门,将湘菜传至东南亚、欧美等地。
手握两大核心IP,
不服来战
在湘菜行业,“天下小炒看湖南,湖南小炒看衡阳” 早已是共识。
如果说“衡阳小炒”是一门绝世武功,那“小炒熬”就是它独门绝技。
这是在衡阳民间源远流长的一种技法,是将焖、炒的技法,都集中到一个“熬”字上,讲究“香入髓、味入骨”。
“小炒熬”没有先将食材腌制入味的过程,而是通过爆炒去除食材本身的膻腥味,然后放汤水熬煮并激发食材香气,入味透彻且汤汁浓稠。
另外,我们都熟知衡阳三件宝:黄贡椒,米烧酒,山茶油,几乎是所有衡阳菜出味的关键。
还有被衡阳厨师奉为灵魂演绎的湖之酒,有它才是正宗衡阳菜。
独特技法加上特色食材,成就了一众市场广为流传的头牌菜品。一道黄贡椒脆肚,一年能卖一个亿;一份辣椒炒肉,一个餐饮品牌一年销量过千万份。
衡东土菜则是衡阳的另一张 “王牌”。
作为唯一的 “中国土菜名县”、首批 “十大湘菜名县”,衡东土菜年产值突破60亿元,餐饮从业人员逾13万人。
衡东县还成功举办七届土菜文化旅游节,将新塘削骨肉、石湾脆肚,杨桥麸子肉等特色菜肴带到全国。
目前,衡东县正打造集一、二、三产业多业态于一体的“中国土菜名城”,以“食材谱、土菜城、标准系、人才团、营销网”五大维度为抓手,推动衡东土菜从地方特色走向全国市场。
在湘潭餐饮界,内部广泛流传着“一部湘菜史,半部湘潭写”的说法;然而放眼整个行业,公认占据湘菜半壁江山的,实则却是衡阳餐饮。这是因为,从品牌到厨师,从烹饪技法到美食文化,衡阳为当代湘菜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湘菜半壁江山来自衡阳”,不是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衡阳在湘菜领域贡献的客观描述。
若还有人不服,请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