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过,暑热未消但燥气渐生,传统“贴秋膘”的观念需要改变了。早秋养生,关键在于 **“清补”**二字,既要补益身体,又要避免燥热伤阴。
随着夏季的渐行渐远,凉爽的秋季悄然来临。你是否注意到,随着气候的变化,自己的身体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早秋是气候由热转凉的过渡期,此时人体的阳气和阴气也在重新调整。
这一过程可能令人感到疲乏,甚至引发一些身体不适。因此,如何在这个季节护理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的饮食尤为重要。
01 早秋饮食原则
“补而不燥、养而不腻” 是初秋“清补”的核心理念。无论是日常食材还是药食同源的药材,都需围绕健脾、生津的目标选择,既能调理身体,又能提前预防后续的秋燥不适。
秋季五行属金,对应白色、肺部和西方。饮食需遵循润燥、补肺、养阴、多酸四大原则:补充水分缓解干燥,重点养护肺部,滋阴调理体质,多食酸性食物增强抵抗力。
湖南省胸科医院营养科营养学博士何水清建议,秋季饮食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季燥气正旺,容易损伤肺脏的阴气和津液,宜收不宜散。
02 推荐早秋食材
在早秋时节,选择合适的食材比盲目“贴秋膘”更为重要。以下是几种特别适合早秋食用的食材:
莲藕被誉为秋补“灵根”,不仅能开胃清热、润燥止渴,还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力并补血益气。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软糯清润;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杏仁是补肺的最佳选择。杏仁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或者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
葡萄是秋季“多酸”原则的首选水果。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葡萄最好整颗吃,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
03 养生药膳推荐
早秋时节,适当食用药膳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以下是几款适合早秋的药膳:
百合银耳羹:百合具有清心安神、润肺的功效,而银耳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两者搭配在一起,制作的羹品不仅口感细腻,而且能够帮助消除干燥感。
银耳莲子汤:银耳和莲子都是养颜又养心的食材,能有效改善睡眠,安抚神经。特别适合在早秋时节出现失眠的人群。
红枣枸杞炖鸡:鸡肉的营养价值高,加上红枣和枸杞的搭配,能有效增强抵抗力,对身体保持活力大有裨益。
秋梨山楂汤:梨子能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而山楂则有助于消食化滞、促进消化。将这两种食材结合做成汤,既能润燥又能提升饮食的美味。
04 早秋饮食禁忌
早秋饮食不仅要知道该吃什么,还要了解应该避免什么。以下是几点早秋饮食禁忌:
少吃苦瓜:苦瓜的苦寒特性易伤脾胃阳气,尤其体寒者应少食。秋季天气干燥,充足合理饮水,有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
节制猪肉摄入:猪肉的高脂肪含量会加重秋燥,建议用鸭肉、鱼肉替代。湖南省胸科医院专家提醒,目前“秋老虎”的余温尚未完全消退,人体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依旧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还不到“贴秋膘”的时候。
限量辛辣食物: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可能加剧体内津液耗损。秋季饮食应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辛味食物。
05 生活习惯建议
除了饮食调理外,早秋养生还需要结合合理的生活习惯:
充足饮水:秋天天气干燥,充足合理饮水,有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每天喝7-8杯水,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白开水是饮水的最佳选择,也可考虑淡茶水、柠檬水、薄荷水、梨水等。
顺时起居:秋天天气转凉,应当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平静。早睡早起,敞门开窗,吸纳新鲜空气,使肺气得以舒展。
适度运动:秋季运动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
清晨起来,喝上一大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一碗南瓜小米粥下肚,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再来点黑芝麻粥,补益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日子一天天过去,你会发现口干、便秘等秋燥症状明显改善,连睡眠质量也会提升。正如《饮膳正要》所言:“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身必无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