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富含多种营养素,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是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纤维,同时也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维生素方面,青菜主要包含抗坏血酸(维生素C)、核黄素(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B3)、胡萝卜素以及少量硫胺素(维生素B1)。具体平均含量为:维生素C 52毫克/百克,核黄素0.16毫克/百克,胡萝卜素2.87毫克/百克,尼克酸1.2毫克/百克,硫胺素0.04毫克/百克。矿物质方面,青菜主要含有钙、磷、铁等,其中钙的平均含量为278.5毫克/百克(最高可达403毫克/百克),磷为53毫克/百克(最高达80毫克/百克),铁为2.6毫克/百克(最高可达3.8毫克/百克)。此外,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4克/百克,脂肪为0.4克/百克,碳水化合物为6.2克/百克,粗纤维为1.1克/百克。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缺乏这些营养素可能引发多种营养缺乏病。例如,缺乏抗坏血酸可能导致坏血病,表现为血管壁渗透性破坏、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发牙龈、皮肤及内脏出血;核黄素缺乏可引起口角炎、口腔黏膜糜烂、结膜炎等多发性粘膜炎;尼克酸缺乏可能导致癞皮病,症状包括皮炎、腹泻和痴呆;缺钙易导致软骨病或儿童佝偻病;缺铁则可能引起贫血。此外,常食青菜有助于促进排便,及时清除肠道代谢毒素,预防肠道癌症。因此,适量摄入新鲜青菜对人体有益。
青菜所含的维生素多为水溶性,易溶于水且对高温和碱敏感,因此烹调方式是保留其营养成分的关键。以下从切洗配菜、烫挤处理、烹调方法、放置时间及烹调用具等方面简要说明:
一、切洗与配菜
青菜应先清洗后切碎,为减少农药残留,可先于清水中浸泡1–2小时。食堂等需大量处理时,建议临炒前再切,并快速冲洗捞出,避免长时间浸泡。实验表明,切后立即冲洗维生素C无损失,浸泡15分钟损失率达14.1%,30分钟可达23.8%。此外,菠菜、苋菜等草酸含量高的蔬菜不宜与豆制品、蛋类等高钙食物同烹,以免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降低钙的利用率。例如,菠菜烧豆腐等搭配不符合营养学要求。
二、开水烫挤问题
部分烹调习惯将青菜焯水后挤汁再炒,甚至长时间漂水,这会严重破坏营养素。挤汁后维生素损失率可达77.1%,若再漂水1小时,损失率可高达93.5%。因此,鲜嫩青菜应直接使用,避免烫漂挤汁。若需挤汁(如做馅料),菜汁应尽量用于做汤以减少营养流失。
三、烹调方法
建议大火急炒,维生素保存率高于慢煮。食堂可采用分锅小炒。煮菜时46.2%–71%的维生素C会溶入汤中,若不喝汤则造成浪费。加少许醋有助于钙、磷吸收和维生素保存。为保色泽而加碱会破坏维生素,应避免。煮汤时加入少量淀粉或豆粉等可保护抗坏血酸,提升汤汁营养。
四、烹调后放置
青菜宜现炒现吃,以保持风味和维生素。放置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严重。例如,抗坏血酸在烹调后20分钟损失率可达28.7%–51.3%,1小时后为30%–58.6%,2小时后可达34.5%–68.3%。
五、烹调用具
推荐使用铁锅,既可保持青菜鲜味,又能补充铁质。铜锅会加速维生素C破坏,铝锅的维生素损失率比铁锅高约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