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判断一家早餐店是否地道,先看它的肠粉档口。凌晨四点,“明记肠粉店”的老板阿明就开始磨米浆,晚籼米泡了整夜,和水按比例调成糊状,磨出来的米浆细腻如脂,还带着淡淡的米香。灶上的铁盘已经烧得发烫,刷上一层薄薄的花生油,舀一勺米浆晃匀,再撒上虾仁、瘦肉和葱花,推入蒸笼。
三分钟后,蒸笼掀开的瞬间,白雾裹着香气扑面而来。阿明用竹片沿着铁盘边缘一划,再轻轻一刮,一张薄如蝉翼的肠粉就卷了起来,切段后码在白瓷盘里,淋上秘制的豉油和少许花生酱,最后撒上几粒炸花生。刚端上桌的肠粉,米皮软滑得像云朵,筷子一夹就微微颤动,咬一口,米香混着虾仁的鲜、瘦肉的嫩,豉油的咸鲜恰到好处,花生酱的醇厚又添了一层风味。
老主顾陈叔每天都来,固定点一份“鸳鸯肠”——一半虾仁一半叉烧。他说:“好肠粉要看米浆,磨得粗了发涩,细了又没嚼劲。阿明家的米浆,是用老石磨磨的,才有这份地道。”确实,阿明家的米浆从不掺淀粉,全靠米的品质和磨制的功夫,蒸出来的肠粉才有那种“软而不烂,滑而不腻”的口感。
除了传统的猪肉、虾仁肠粉,现在还有不少创新口味,比如香菇滑鸡肠、罗汉斋肠,但老广州最认的还是那一口经典。傍晚时分,肠粉店的生意依旧红火,放学的孩子、下班的上班族,都愿意在档口前排队,等一份热腾腾的肠粉。阿明的额头上渗着汗珠,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慢,他说:“这肠粉啊,蒸的是米浆,更是广州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