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是由凉爽转向寒冷的分水岭。
寒露时节,鸿雁南飞、菊花始黄,气温骤降且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万物随寒气增长而消落,寒邪也渐盛易侵体。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节应“法于阴阳”,养“收”养阴,通过饮食起居等的调养,达到“阴阳平秘”的状态,即阴气充足而平和于内,阳气充足而固密于外。
一、饮食调养:滋阴温养,减辛增酸
寒露燥邪当令,寒邪与燥邪易形成侵袭人体的凉燥,饮食上,我们既要防燥润肺,又要避免寒凉伤胃。
在寒露时节预防凉燥之证,可适当食用性味微辛、微温之物,如紫苏叶等,以散表寒。
亦可适当食用雪梨、百合、银耳等食物以养阴润肺,或用石榴、山楂、苹果等食物以酸甘化阴,以生津润燥。
因天气转冷,人体胃肠的抵抗力相对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而冷刺激会使人的食欲增加,喜食口味较重的食物,过量食用肥甘厚味容易诱发急性胃肠炎。
日常应少食苦寒生冷之物,以防脾胃阳气耗伤、寒气内生,加重津液输布障碍,干燥诸证更加明显,可食用茯苓、山药等能温养脾胃的食物。
旋揉神阙穴——调和脾胃
取穴:神阙穴,别称脐中,在脐中央。
具体方法:旋揉法以右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曲,虚掌环扣于神阙穴,手掌沿大鱼际、掌根部、小鱼际、小指尺侧、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指腹、拇指桡侧顺序做环转交替施力按压循环揉动,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频率每分钟15~30次,操作1分钟,以腹部出现热气、气通肠动为佳。
二、起居调摄:防寒保暖,顺应天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了秋季应“早卧早起”。
秋季阳收阴藏,早卧能顺应阴精的收养,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达,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建议22点前入睡,6-7点起床,晨起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湿度。
穿衣遵循“内贴中松外收口”口诀: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
此时节,不能再像初秋那样“秋冻”了,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腹和足部的保暖。
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怕冷的人可以增加艾叶、花椒,以暖足驱寒。
三、运动的注意事项
这个时节,宜选择太极、八段锦、快走、慢跑、瑜伽等和缓的运动。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为度,保持呼吸的平稳深长。
运动的目的在于舒展筋骨、畅通气机,而非消耗。
不建议做剧烈运动,但是如果进行了剧烈运动,注意在运动结束后不要马上蹲坐休息,也不要立刻大量进食,也不宜立刻洗澡。
正确的做法是在每次运动结束后,多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如长跑之后改为慢跑再走一走,做几下深呼吸,这样肌肉就会很快地消除疲劳。
要注意,剧烈运动后一定要休息一会儿再洗澡。
寒露至,秋意浓
遵循“养、暖、敛、悦”四字诀
即“润燥、保暖、敛阳、舒心”
在饮食起居中顺应时节,安然度秋
愿你在菊香露白中,收获健康与惬意
来源:本文部分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