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正式宣布定档,将于年内公映。一个属于上海的故事,“已经包好,就等下锅”。
文 | 阿布
“阿姨,两碗菜肉馄饨,一碗加鲜辣粉,一碗勿加。”
菜肉馄饨,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是几代人的烟火记忆——它比柴爿馄饨馅料丰富,顶饱,如果说柴爿馄饨是深夜里的暖老温贫,那么菜肉馄饨就是日间的充电宝:有菜,有肉,有碳水,煞煞搏搏十只大馄饨吃下去,是好支持一下午劳动输出的。这就是上海人所讲的“实惠”。
而今,这碗热气腾腾的菜肉馄饨,被端上了银幕——备受瞩目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正式宣布定档,将于年内公映。一个属于上海的故事,“已经包好,就等下锅”。
这部由吴天戈执导,周野芒、潘虹、茅善玉、陈国庆、徐祥等一众上海面孔倾情演绎的电影,从一碗最家常的吃食切入,在弄堂光影中,打捞起一段海派人生。
1上海爷叔勇闯相亲角
电影《菜肉馄饨》的故事,听起来就像发生在你我隔壁的弄堂里厢。
影片改编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金莹的同名小说,故事的核心,是一位名叫老汪的上海退休工人。这位由周野芒饰演的爷叔,烧得一手好馄饨,心里却装着一桩天大的心事——儿子的终身大事。他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投向了上海最富传奇色彩的民间社交中心:人民公园相亲角。
预告片里那段连环提问,几乎是相亲角的标准开场白:工作、车子、房子、能不能马上生孩子?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蕴含着现代婚恋市场的焦虑。老汪这位为儿子代练的父亲,在唇枪舌剑中应接不暇,本想解决一个难题,却意外卷入了一场新的奔忙。
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来,电影拍得很接地气,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着最鲜活的市井肌理。而撑起这份真实感的,正是那一张张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上海面孔。
2一碗《菜肉馄饨》,半部上海风流
提到周野芒老师,许多年轻观众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电影《爱情神话》里那个迷恋索菲亚·罗兰的“老乌”。
《爱情神话》里老乌
老乌这个角色,几乎成了近年来银幕上上海老克勒的代表。他懂艺术,会生活,讲情调,哪怕身无长物,也要把日子过得体面风趣。他的插科打诨间,藏着的也是上海男人特有的腔调与分寸感。
周野芒
在《菜肉馄饨》中,野芒老师脱下老克勒的艺术外衣,穿上围裙,拿起擀面杖,化身为一个为儿子婚事操碎了心的老父亲。
与他搭档的是潘虹,这位中国电影史上唯一三获金鸡奖的女演员,本身就是一部行走的上海影像史。
潘虹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名为《股疯》的电影横空出世,潘虹饰演的公交车售票员“阿莉”,至今仍是银幕上最经典的上海女性形象之一。她精明、泼辣、爱算计,一头卷发,一身鲜艳的时髦西装,在全民炒股的狂热浪潮中,她将上海女人的拎得清与面对欲望时的挣扎演绎得入木三分。
《股疯》里的阿莉
如今,洗尽铅华的潘虹在《菜肉馄饨》中饰演老汪的太太素娟。她与野芒这对老夫老妻的对手戏,无疑值得期待。
再看配角阵容,更是半个上海滩的熟人聚会。
有“阿庆爷叔”之称的陈国庆,他的名字里也包含了上海的本土喜剧记忆。从《老娘舅》到《繁花》,他一出现,就是市井烟火气的保证。
阿庆
而沪剧艺术代表人物茅善玉,她的声音里流淌着的是海派文化的婉转与韵味。此次,她将摒弃舞台上沪剧老派的尖团音,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演绎角色。
茅善玉
被年轻人称为“沪语推广大使”的徐祥饰演儿子“小汪”。他是许多非上海地区的年轻人了解上海文化的一扇窗口。
徐祥
更不用说,还有“雪姨”王琳、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就是一张鲜活的上海文化地图。他们不是在“扮演”上海人,他们本身就是上海故事的一部分。
王琳
高博文
当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用他们最熟悉的母语,去演绎一碗菜肉馄饨背后的人情冷暖,上海小囡身体里的DNA好像也被激活了。
沪语电影的前世今生
虽然沪语电影并非主流,但《菜肉馄饨》的出现也提醒我们,一条虽不主流、却从未断流的沪语电影文脉,仍在延续。
回溯这条脉络,我们能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质。
上世纪90年代,是沪语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股疯》无疑是这个时期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全民炒股的社会奇观。
《股疯》剧照
导演李国立用一种喜剧的节奏,将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欲望、迷茫与人性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潘虹饰演的阿莉,每天在公交车上用上海话报站,回到家则对着K线图大喜大悲。沪语在这里不仅仅是方言,更是市民阶层最鲜活、最生猛的生命力的载体。它充满了市井的算计(一张草纸撕成两半用)、邻里的调侃(偷用邻家水龙头)……《股疯》的火爆,让全国人民都见识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在经济浪潮下的骚动与活力。
进入21世纪,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沪语电影一度沉寂。直到近年,一批新生代影人开始重新审视方言的价值,沪语电影也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潮。这个时期的故事,不再聚焦于大时代的跌宕,转而深入到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2021年的现象级影片《爱情神话》,堪称这一波浪潮的代表。与《股疯》的激烈外放不同,爱情神话是内敛从容的。它讲述的故事只是几个中年男女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关于爱情、友情和生活的种种可能。电影里的沪语,是咖啡馆里的轻声细语、画展上的插科打诨、饭局上的你来我往。
《爱情神话》剧照
周野芒饰演的老乌,徐峥饰演的老白,马伊琍饰演的李小姐,他们用一口地道、优雅的上海话,构建了一个精神上自给自足的理想国。《爱情神话》的成功,让全国观众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不仅有摩天大楼璀璨霓虹,更有梧桐树下的人文情调。沪语在这里,又代表着一种精致、体面,与世界保持着恰当距离感的生活方式。
现在,《菜肉馄饨》接过这一棒。它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没有聚焦于中产的精致优雅,而是回归到了最朴素、最本真的家庭生活。这或许也预示着沪语电影的又一次转向:在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之后,我们最终要回归的,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充满人间烟火的家常便饭。
《菜肉馄饨》的制片人顾晓东,最近在上海外滩举办光影艺赏会上宣布:位于思南公馆的“菜肉馄饨”会客厅,将于10月21日正式开业——电影里“老汪”家的客厅,将在这里被还原,期待观众朋友们前来喝一杯咖啡,共赴一场温暖的“馄饨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