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蓝裕文化,好内容不容错过 ✦
蓝裕对德国人的印象几乎就是每天喝啤酒,他们觉得德国啤酒就是人间美味,自2013年,德国人均每年喝107升啤酒。可到2023年,已经降为88升,而2025年甚至有可能打破这一最低纪录。
现如今的德国,关键不在于他们很多人停止饮酒,而在于第二瓶啤酒消失了,晚餐后悠闲地喝一杯,或者在派对开始前喝第三杯的场景也不见了。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4年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仅为88升,远低于20年前的112升,甚至比30年前的133升减少了三分之一。虽然德国仍是全球人均啤酒消费排名第三的国家,仅次于捷克(128升)和奥地利(99升),但消费“减速”趋势显而易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仅2025年前五个月,德国的啤酒产量就已同比减少3%。BarthHaas的行业分析指出,目前除了俄罗斯、英国和非洲部分国家外,全球大多数地区的啤酒消费都在下降。
这是自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这并非恶劣天气或几个节日取消的缘故:这是持续了十年的趋势。尤其是年轻人,对酒精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性。
德国:告别啤酒宿醉
对年轻的德国人来说,啤酒不再是必需品。调查显示,德国Z世代只有24%的人表示经常喝啤酒,而婴儿潮一代的比例为38%。对许多年轻人来说, 啤酒已经从自由的象征变成了液体卡路里。在这个老龄化日益严重、60 岁以后人们仍坚持跑步训练的国家,如今酒精消费量正在下降。这也得益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
如今在德国啤酒花园里,不再只有纯啤酒,你可以找到各种软饮料、以及薰衣草汽水和各种来自中国的奶茶(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特色饮品)。与此同时, 德国的无酒精啤酒产量翻倍,同时中国奶茶、各种低度及零度的酒精饮料,都是在不停的扩大消费市场,这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你的钱包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生产成本飙升,啤酒花、大麦、能源和交通成本以及各种租金的不断提高,都对德国啤酒行业造成了影响。 生产者被越来越薄的利润压垮, 他们必须提高价格。因此,消费者最终放弃了啤酒,一箱啤酒20瓶,平均价格为 10-11 欧元,但现在 80% 的啤酒销售价格都出现了提升。这不仅仅是超市的问题,也是很多德国的啤酒厂,迫于各种压力,无奈提价。但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的消费者,愿意为提高价格买单。使得那些以精酿、以质量为制胜法宝的企业,如今正陆续关门。 像柏林的Bräugier,它具有代表意义:优质的啤酒,城市中的两个啤酒花园的场所,但却无力应对巨大的成本风暴,面临关门。
啤酒厂陷入困境:大麦泡沫破裂
德国仍有约150 家啤酒厂,但并非所有啤酒厂都能承受住冲击。像维尔廷斯和科隆巴赫这样的巨头专注于出口,以及持续受欢迎的巴伐利亚淡啤酒“Helles”(目前占据11.6%的市场份额,且仍在增长)。然而,规模较小的啤酒厂却在苦苦挣扎。
有些人尝试推出有机啤酒菜单,一些企业专注于更可持续的包装,另一些则拥抱“低卡路里”潮流。但风险在于,该行业将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削弱德国啤酒享誉全球的多样性。
据德国权威啤酒行业报告披露,德国不再是欧洲最大的啤酒生产国,甚至跌出全球前五。德国曾以“啤酒大国”形象闻名全球,如今却在销量、产量和消费量上全面承压。是什么让这个‘啤酒王国’风光不再?啤酒公司的销售总监莱纳・埃米格就表示:“现在啤酒市场经历的下滑,是德国统一以来都没见过的。”这话听着就挺让人揪心的,要知道德国啤酒那可是世界闻名,怎么就突然遇冷了呢?今年前五个月,德国啤酒销量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销量暴跌近7%。您说怪不怪,按说今年春夏天气挺好的,应该是喝啤酒的旺季,咋销量还降了呢?而且根据德国啤酒厂商的数据,这次的跌幅比新冠疫情期间还要厉害,这事连Gazeta.Pl都报道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仅2025年前五个月,德国的啤酒产量就已同比减少3%。BarthHaas的行业分析指出,目前除了俄罗斯、英国和非洲部分国家外,全球大多数地区的啤酒消费都在下降。
今年上半年天气这么热,啤酒厂商和餐饮行业应该能借着这股热乎气儿大卖一场,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为啥呢?其实说白了,还是大家手头紧,花钱变得谨慎了。以前可能喝了一杯还想再来一杯,现在很多人都舍不得买第二杯、第三杯啤酒了。
这事儿背后反映的可能不只是啤酒销量的问题。现在物价涨得厉害,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老百姓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杯啤酒虽然不贵,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开销,大家自然就想着能省则省。还有就是消费习惯可能也在慢慢改变,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不爱喝啤酒了?这也是个值得琢磨的事儿。
德国的啤酒行业结构以中小酒厂为主,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全国仅有22家年产量超过1亿升的大型酒厂,其中产量最大的Radeberger集团年产量为10亿升左右,是德国无可争议的行业龙头,但全球排名仅为第23位。
相比之下,全球最大啤酒集团比利时的AB InBev年销量高达500亿升,是Radeberger的50倍。
尽管销量在下降,部分大集团仍通过涨价维持了利润。以Radeberger为例,其2023年啤酒销量下滑,但收入反而增长,推算出的涨价幅度达到5%。而上一财年的报告也预示了2025年价格将继续上涨。
联邦统计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从2020年到2024年,啤酒零售价上涨超过22%,而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约6%。换言之,喝啤酒正在变成一件“越来越贵”的事。
根据全球最大啤酒原料供应商BarthHaas发布的最新行业报告,2024年德国啤酒年产量下降至84亿升,同比减少约1%。而俄罗斯则凭借9%的增长,产量跃升至91亿升,首次反超德国,成为欧洲啤酒生产“新霸主”。这也意味着德国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的“欧洲啤酒冠军”头衔宣告易主。
世界范围内,中国依然稳居第一,年产量超过340亿升,但同比也下降了5%;紧随其后的是美国(180亿升)、巴西(147亿升)和墨西哥(145亿升)。德国目前排在第六位,比第七名日本仍领先约40亿升,暂时无进一步下滑风险。
为吸引年轻消费者,德国啤酒行业正在努力“自我革新”。传统的Pils、Export和Alt等老派口味,正在被更轻盈、清爽的新口味补充。德国酿酒师协会还尝试通过塑造“啤酒新形象”来吸引都市年轻人,例如通过“精致女士相约饮酒”的广告,或推动“啤酒侍酒师”文化,赋予啤酒更多文化内涵。所谓“啤酒侍酒师”(Biersommelier)即经过专业培训、负责介绍和推广啤酒文化的专家。
不过,这些努力的实际成效仍有限。一张德国酿酒师协会发布的官方培训照显示,围绕在拖拉机旁的“啤酒侍酒师”形象,仍然是以“留胡子、有啤酒肚”的中年男性为主——与其“时尚化”定位相去甚远。德国啤酒可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啤酒节、啤酒花园那都是德国文化的重要符号。现在销量突然跌成这样,估计不少啤酒厂商都得头疼怎么应对。是调整价格,还是推出新口味,或者想办法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德国啤酒行业的面前。
从数据来看,德国“啤酒强国”的荣光正在逐渐褪色。产业下滑、消费疲软、价格高涨,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啤酒行业“寒冬图”。
尽管德国依然拥有深厚的啤酒文化和酿造传统,但未来能否重新夺回欧洲“酒王”地位,恐怕还需时间与变革的双重考验。
-END-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除非另有标明,本文图文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下一篇:叮咚买菜入“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