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头伏有雨,伏伏有雨”,加上今年碰上闰六月,三伏天里的雨水明显比较多。如今立秋已至,雨后已经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凉意,令人十分舒适。但气候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尤其是在末伏这段时间,正是夏与秋之间的更替,届时气象变化会比较多。而复杂多变的天气最考验我们的脾胃,或凉或热,或湿或燥,都会令脾胃不适,所以这段时间要重视对脾胃的呵护。避免吹凉风,吃冷食,天凉适当添衣,同时也可也吃些甘味的食物,其有助于健脾胃,润肠道,温中益气等,改善睡眠等,帮助我们更加舒适地度过这段时间。
正所谓“末伏吃4甘,走路快如风”,进入末伏后,多吃4种甘味食物,健脾养胃,润燥增免疫,下面就来看看是哪4种吧~
第1种:银耳
其是菌类的一种,是平民的滋补品,富含满满的胶质,多糖,纤维素,维B,维E,以及铁,锌,硒,钾等离子,有助于改善体质,健脾养胃,润燥生津,保护肝脏,提升抵抗力等。末伏时节经常喝汤,可以搭配它来煮。
1、提前将其掰下一部分,放到碗里,多倒些水,充分浸泡,直到彻底变软,剪刀把它剪成小朵,仔细搓干净。
2、一块红薯,去皮并且冲掉泥土,切成厚片。搭配几个枣,也洗洗,去掉浮土。
3、锅里多倒些饮用水,银耳先放进去,小火炖半个钟头,多搅拌几圈,再将其他的食材放到里边,一块老冰糖丢进去,继续保持小火,咕嘟半个钟头,全部炖透后,焖十分钟,便可以享用了。
第2种:糯米
其也是甘味的一种,属于谷物的范畴,味甘滋养。富含优质碳水,糖类,维B,维E,以及铁,镁,锌,铜等,有助于温暖脾胃,滋养肺脏,缓解乏力,温中益气,增强体质等。末伏后,可以搭配煮饭吃,软糯浓香。
1、准备一半大米,一半圆粒糯米,放到一起,二者都洗好,并且用清水泡半个钟头。
2、接着另外准备个大碗,在底部放两块黑糖,几个红枣,枸杞一小把,再将米类混合放进去。
3、继续加入清水,水量在1.2倍,接着用保鲜膜将碗口裹住。端上蒸箱,四十分钟左右就蒸好了,软糯可口,男女老幼皆宜。
第3种:山药
其是根类作物,是蔬菜,是薯类,也是药材,有着“小人参”之称。其蕴含着大量的黏液质,粗蛋白,优质碳水,以及碱性物质,钾,铁,钙,磷等,有助于滋养脾胃,促进代谢,润肠通便,提升抵抗力等。末伏时节要吃起来了,煮汤,炒菜都可口。
1、准备一根,先把土冲掉,去掉外皮,继续冲干净,之后切成小段,再改为片。
2、取出一些木耳,放到宽水里边,等待变软,之后将其一一搓好,并且剪成小块。
3、莴笋搭配一节,耐心地把皮削干净,之后也切成大片的形状。
4、起锅放油,丢一些葱姜倒里边,接着把几样菜都放进去,调些许生抽,鸡精,然后快速去炒,一两分钟的时间,每样菜都熟透。届时补点盐,再把味道炒匀,马上关掉火,盛出来。
第4种:茭白
立秋后,可以选择的食材也更多了,尤其是水中的,在这段时间更是多样。茭白便是其中之一,其以鲜而受人喜爱,同时其也是极富营养的食物,有助于清热去燥,调理脾胃,促进消化,改善体质等。立秋之后,可以经常吃起来。
1、两三根的量就够一盘了,一一剥出来,切成细长条的形状,再切点香菜段。
2、另外切一些牛肉,一般用里脊来炒着吃,切成细的条,并且加生抽,油和少许淀粉,筷子搅匀。
3、锅里倒油,彻底热透,将肉首先倒在里边,过几秒钟再翻动,将其炒到根根断生。届时把茭白放进去,加点小米椒,生抽,快速炒两分钟,令其熟透,最后补点糖,一丢丢盐,香菜放进去,继续炒几下,味道调好。马上盛出来。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