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沸腾飘香、串串热气腾腾、小吃琳琅满目……在成都这座以美食闻名的城市中,“吃什么”是幸福,“吃得安全”是底线。
今年7月,成都一场名为“在成都,放心吃”的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在全市全面铺开,引导餐馆、商超、景区、企业等六大类食品生产经营者高标准建设166个“放心吃”消费场景,让市民游客消费得安安心心、明明白白。
截至8月中旬,成都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1.6万余家,全市餐饮服务举报量同比下降8.8%。成都正用一系列“可视、可感、智慧、可体验”的硬核措施,重新定义“美食之都”。
▲都江堰“在景区,放心吃”的食品安全场景,门店价格签上明确标注了食品配料表
餐厅后厨实现“一码可查”
诚信经营“看得见”
如何吃得放心?成都的答案是把消费场景,都变成“放心”场景。
蒲江县宜和禧悦餐厅是“在餐厅,放心吃”场景之一。在这里,后厨直播成为“顶流”,六个高清摄像头无声直播,只需扫码就能看到食材清洗、烹饪的实时画面。
摄像头另一端连着市场监管局的智慧监管平台,目前已根据视频累计处理预警信息12条,且百分百得到整改。员工的操作规范率也大幅提升。“透明”,成了这家餐厅新的招牌。
▲都江堰“在景区,放心吃”食品安全场景
百公里外的都江堰浮云庭餐厅,顾客刚点了一条鱼,餐厅里的12个摄像头就把从捞鱼、宰杀到上桌的过程实时监控下来,严防缺斤少两。
餐厅显眼位置还粘贴了食品安全溯源公示牌,上面清晰公示了鱼类、蔬鲜类、食用油等9大类别食材的进货渠道,严把餐饮食品溯源关。
紧邻浮云庭餐厅的罗记多味小吃店内,就算是一碗面,也会将真实配料表、价格以及重量标注清楚。老板说,“让游客一来就能清楚看到,明白消费。”
在此次“放心吃”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鼓励餐厅实现“一码可查”,顾客证照、原料、监管等信息。同时鼓励商家优化菜单价目表,公示菜品主要原材料、计量、加工方式等,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明白消费。
景区推行“街长制”
30分钟快速化解纠纷
“在景区,放心吃”半小时的快速响应,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也让景区口碑噌噌上涨。
离都江堰景区仅一桥之隔的灌县古城商业街,是此次“在景区、放心吃”的重点建设场景。几年前,商户自发成立南桥商家联盟管理协会,“自己管自己”,成为市场监管、公安监管之外的民间力量。
如今联盟已吸纳400多户商家,会长周欧说,作为商家,他们深知,只有景区红火,生意才能长久,“谁坏了规矩、砸了招牌,大家都不答应。”因此他们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将游客的事当成头等大事,主动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他们以一条街为单位,划定民间“街长”。如今,街长已由最初的4位增至17位。
每街一长,大家距离近,彼此熟悉,出现纠纷也能第一时间出面化解。
▲都江堰“在景区,放心吃”食品安全场景,每家门店都清晰张贴食品安全溯源公示栏
近日,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将一块印有投诉二维码的服务牌挂进商家店内。未来,消费者遇到纠纷或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扫码就能一键反映。
问题实时反馈到市场监管部门后,会同步推送至“街长”。就近的“街长”会率先到达现场安抚、调解。简单的纠纷,在巡查人员半小时到达现场时,纠纷已基本化解。
都江堰市监局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科科长邹曦说,以往,消费者打电话投诉后,投诉工单要流转多次才能抵达基层,如今直接扁平化抵达巡查人员,更能适应游客对处置时效的要求,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通过实施多元参与的快速处置机制,截至目前,街区投诉件数同比下降55.95%,餐饮单位网络平台综合评分同比提升12%。
▲成都市成华区“手机上,放心点”食品安全场景,醣糖关东煮(龙湖滨江天街店)门店
都江堰并不是特例。在宽窄巷子,通过AI大数据分析、行为识别,可以自动抓拍“透明餐厅”厨房内未戴口罩、吸烟、鼠患等违法违规场景;在景区设立的投诉点,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司法所三所联动,接到投诉后30分钟内即可到达现场处置。
目前,在锦里、春熙路等景区,也在持续探索创新,让市民游客的体验可视、有感。
整治无堂食外卖
评分低于90分的强制置休
若回到日常场景,作为“老大难”的无堂食外卖,投诉量大,是市场监管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为了让市民在“手机上,放心点”,成华区率先在全市推出《无堂食外卖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评分细则》,设立20项指标,对照餐饮企业情况逐一量化打分。
成华区跳蹬河市场监管所副所长张馨拿着《评分细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条标准,每项5到10分不等,总分低于90分会被平台强制置休(在线上平台暂停营业)1-3天,整改之后才能恢复,若持续不整改,则可能会被永久关停,是以“零容忍”态度整治违规行为。
她提到,这得益于成华区市场监管局与外卖平台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每半月向平台推送检查结果,指导平台开展自查,24小时内分类处置。
“但最开始并非全部都买账”,张馨说,一开始部分商家对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并没有特别的重视,直到部分不合规商家被强制置休后,各区域商家才陆续行动起来。
置休对商家的约束力很大。位于龙湖滨江天街负一楼的醣糖关东煮店经历过“置休”警示,店经理高婷说,“停单一天损失很大,这也倒逼着商家彻底整改。”
▲醣糖关东煮(龙湖滨江天街店)门店经理与成都市跳蹬河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如今经过整改,店里的食品安全评分从最初的80分左右,稳定提升至95分以上。她说,现在顾客收到的餐品都是带封签的,顾客“更安心,单量也提升了!”
张馨说,这样的铁腕行动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商家的促进。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全成华区都在行动,试点商户食品安全平均分从78分升至92分,90分以上商户占比达80%。
技术支撑、严格执法
安全是最好“调味料”
安心、放心的背后,是监管的“铁齿铜牙”,也离不开实验室里,无数台检验仪器的强力支撑。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作为全市食品监管的核心技术支撑机构,承担着国家、省、市三级监督抽检,以及社会送检工作。今年以来,他们已完成监督抽检3.95万批次,委托检验1.45万批次。
任务涵盖成都世运会、旅游风景区、食品商超、生鲜批发市场、网红餐馆,甚至是地边摊。面对高风险品类,研究院加强风险监测与研究,识别潜在和隐蔽性安全问题,做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也让市民每一筷子都“吃得放心”。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研究员对送检食品进行检验
一组硬核数据也勾勒出“在成都,放心吃”专项行动的力度。
截至8月中旬,成都共检查1.6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者,密度空前;监测发现1659条网络违法线索,让“隐身”黑店无所遁形;组建联合督查组,对全市23个区(市)县进行全覆盖督查,涉及点位281个,发现风险隐患573个,均已通报整改;
此外,查处违法案件262件,拟罚没款207万余元;对恶劣行为“零容忍”,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用废弃油脂加工食品等犯罪案件11件。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研究员对送检食品进行检验
所有努力,最终都体现在市民的感知上。截至目前,全市餐饮服务举报量同比下降8.8%。
一碗烟火,十分安心。“在成都,放心吃”,正为城市浓浓的烟火气,注入稳稳的安全感。安全背后,是餐厅后厨的摄像头、是景区的快速响应员、是外卖平台的评分线、是学校食堂的智能机器人、也是一份份精准的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