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前段时间,湘辣辣在深圳开了一个发布会,核心内容是“只炒当餐鲜牛肉”。
这个布局全国近100家的湘菜品牌,立下了“每天两屠两配”的承诺。
什么概念?那就是上午屠宰,11点前到店,只供午餐;下午屠宰,5点前到店,只供晚餐。
湘辣辣宣布进入“鲜炒”时代。
但承诺背后,一个令人隐忧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此庞大的连锁网络,真能实现这样严苛的的鲜牛肉供应链承诺吗?
要知道,就在前不久,陈双财打出了“鲜货烧烤”的承诺,结果因为使用冻肉被曝光,对品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百家门店“只炒当餐鲜牛肉”,
难度很大
湘辣辣宣称的“只炒当餐鲜牛肉”模式,在餐饮可谓是一项极为严苛的自我要求。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供应链必须做到:上午屠宰的牛肉必须在11点到达近100间门店,且午餐时段要消耗完,剩余不可转至晚餐使用;下午屠宰的牛肉则专供晚餐时段。
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牛肉的新鲜度和口感,是小炒黄牛肉这道经典湘菜的极致追求。
但这对餐厅的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从布局来看,湘辣辣的门店布局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近100家门店,
这意味着每天需要处理数万斤牛肉,且要保证这些牛肉在不同时间点精准配送到位于不同城市的门店。
如此广阔的地理跨度,如此多的门店,对"两屠两配" 模式构成巨大考验。
还有,如果严格执行“当餐鲜牛肉”标准,那损耗率将明显增多,这对于成本控制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质疑:湘辣辣要想做到每家店、每顿饭都达标,难度很大。
成能当王者,败则失根基
湘辣辣将"只炒当餐鲜牛肉" 作为核心卖点,无疑是把双刃剑。
如果真能做到,他将无疑成为小炒黄牛肉这个品类的绝对王者。
从“鲜货烧烤”爆火可以看出,新鲜、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餐厅的重要标准。
能够实现“每天两屠两配”的品牌,无疑在品质上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这种口碑效应会带来持续的客流和品牌忠诚度。
但是,如果做不到,对品牌将是毁灭性打击。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极高,一旦有员工、供应商或消费者发现承诺未兑现,负面消息会迅速传播。
已有前车之鉴,餐饮品牌因为无法兑现类似承诺而遭遇信任危机,最终导致品牌顷刻坍塌。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一旦崩塌,重建起来将异常困难。
要维持这种信任,需要的不仅是宣传,更是日复一日的严格执行—— 从黄牛养殖到屠宰加工,从冷链配送到门店烹饪,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湘辣辣到底行不行,还得靠时间来考验。
王者之争不止输赢,
更在共同推动品类升级
小炒黄牛肉作为湘菜最重要的代表菜之一,几乎成为每个湘菜餐厅的标配,也有多个品牌在争夺这道菜品的王者地位。
炊烟小炒黄牛肉作为较早聚焦这一品类的品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其成功证明了小炒黄牛肉这一产品深度运营的可能性。
而湘辣辣则以规模扩张和供应链效率见长,通过一线城市近100 家门店的广泛布局,配合分区域精准屠宰配送体系,打造 "最快 3—4 小时从屠宰场到餐桌" 的新鲜体验。
这种模式更强调标准化和可复制性,为快速扩张奠定基础。
多个品牌争夺“小炒黄牛肉大王”的地位,实际上是在推动这个品类的升级。
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品牌都不得不在食材溯源、工艺创新、标准制定上下功夫。
比如炊烟组织食客盲评反复迭代配方,湘辣辣引入第三方鲜度检测,这些努力共同提升了品类品质门槛。
更重要的是,品牌竞争让这道传统湘菜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街头小馆到高端宴席,从小城餐馆到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小炒黄牛肉成为推动湘菜从地方风味向全国性主流菜系跨越。
湘辣辣的提出的“只炒当餐鲜牛肉”,还折射出湘菜人对小炒的敬畏之心,他们把“鲜”视为不可妥协的标准,守住湘菜小炒的风味底色,这份对品质的执着,着实值得尊重。
一句“只炒当餐鲜牛肉”,不仅是营销口号,更是一道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我们相信,湘辣辣一定能守住这份承诺,成为小炒黄牛肉品类的靠谱标杆,扛起 “全国鲜炒黄牛肉大王” 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