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饮食文化的代表,“独山三酸”——盐酸、虾酸、臭酸,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贵州美食的焦点之一。发展多年来,“独山三酸”不仅在独山当地家喻户晓,深受百姓喜爱,也逐渐走出独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独山:非遗“三酸”“香”万里 税惠赋能“味”更浓。
位于独山县中央城龙家大院的“三酸先生”是近两年“三酸”届的必吃榜首,无论是不是饭点,总能在“三酸先生”的门口看到排队等待的食客。
“独山的‘三酸’美名在外,从来不缺客源。‘三酸先生’近两年非常火爆,除了我们自身对菜品质量的把控外,也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帮助。国家政策好,税务部门的服务更好。通过税务干部上门辅导,我们及时了解到近几年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的变化,我们正好处于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范围,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国家给我们的红利我们就用来研究菜品、提升服务,当然能够‘火出圈’咯!有了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有信心让独山‘三酸’走向全国,擦亮地方特色美食的招牌。”独山“三酸先生”餐饮店负责人李学飞说。
在贵州,独山“三酸”中盐酸、虾酸制作技艺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独山的金字招牌。独山县税务局组建“非遗税务服务专班”,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走访独山“三酸”生产企业和非遗传承工坊,收集企业在生产、销售、宣传等环节遇到的涉税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解决。针对企业在品牌推广方面的需求,税务部门辅导企业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在传统制作工艺研究和新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同时,安排专人辅导企业办理涉税业务,提供发票领用、纳税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了办税时间,让企业能专注于非遗技艺传承与产品创新。
“独山三酸”的经营发展不仅关系着从业者的生计,更承载着独山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三酸”制作技艺的坚守。独山县税务局将继续做好非遗传承的文化“护航者”和政策“播种者”,落实落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用税务人的“恒心”守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匠心”,助力非遗美食传承守正、焕发新生。(文/图 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