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里上新!“幸福的味道”全是真功夫,3碗吃不够……
创始人
2025-09-13 22:42:41
0

"

走进杭州的面馆,各家的招牌上写的都差不多,虾爆鳝、爆鳝面、虾腰面、猪肝面……这些赋予一碗面不同名字的配料,俗称浇头,是一碗面的精髓。

在杭州还有一种面,是稻米做的,叫米粉面。每到秋收过后,天气转凉,小吃天堂桐庐就开始做米粉面,许多家庭自己磨粉、蒸熟、晾晒、切丝,全程是纯手工。

因为米粉面制作场面较大,往往不少四邻好友纷纷上门帮忙,大家边忙边聊、边做边吃的愉快经历,形成了吃米粉面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

面条全国到处都有,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做出了不同的面,我们桐庐老家人会做面,其中有一种纯手工做的米粉面,工程浩大,全村的人几乎都参与了其中,是最有仪式感的面。

秋收过后,暑云散,凉风起,村里的人家开始张罗做米粉面。

在我家,做米粉面之前,妈妈习惯看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所在区域要是没被那条蓝线划到,尽可放心地把三五十斤的早稻米浸泡下去,经过两个昼夜的静止,大米膨胀了,就可以磨米浆了。

农村人热情,知道哪家在做面,都会主动往这家走,推磨添米,搬家什,都会搭上一把手,和气的很。

推磨用的架子是个丁字形的庞然大物,在“丁”字一横的两头,用麻绳拴住,挂在高高的天花板下面,呈现出一个三角状,“丁”字的竖钩处是一个大陀螺,套在石磨的桩子上,我猜发明这个工具的人一定是鲁班的后代。

磨米浆是力气活,通常是男同志轮流上阵,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立,膝盖微屈,两只手抓住架子的中间处,经腿部带动腰胯再带动手臂发力,石磨顺时针转动,力量了得,屋里凭空有了龙卷风的存在,在直径一米的范围内不停转动了上万次。

添米的活是女眷承包的,虽说花不了大力气,但是个眼尖手快的活,趁着架子转过去的空当,伸出手臂,使出了箭矢般的速度,一勺大米不偏不倚落在石磨眼里,然后像牛皮筋回弹似的把手臂缩回来。大米和清水的比例是有讲究的,水放少,面皮生硬,口感不好,水太多,米浆挂不上,成不了型,所以添米又是个技术活,渐渐的水桶里的大米在石磨的“呼呼”声中见了底,白色的米浆在大木桶里静候着,说不出的诱人。

夜色临近,爸爸把土灶的两只大锅的水烧开,妈妈把浇粉面用的家什摆放妥当,来帮忙的婶婶们早早的到了我们家,说道,这边忙完,还要去村东头的方奶奶家。

隆重的浇粉面开始了,她们利落地系上围裙,卷起袖子,拿起勺子舀上一勺米浆倒进圆形的竹筐,两只手托着竹筐左右上下一转一颠,米浆均匀地摊在了竹筐中,然后用一只筷子沿着边缘画一圈,我不解,妈妈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等下你就知道了。

她们把竹筐放进锅里,蒸三四分钟后,面皮起泡,即熟透,烫手的很,拎起出锅,她们灵活的身段一个转身,把竹筐倒搁在毛竹竿子上,再用筷子挑起面皮,手指一拨,哧溜一下就剥下来了,紧接着进行下一轮,我瞬间领会了其中之意。另外几个大妈也没闲着,粉面粿晾凉后收起,分几处叠在大号的竹筐里。

她们边唠边干,炉膛内火苗燎动,蒸气缭绕占领了整个厨房,炉火越明亮,厨房越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在腾云驾雾,脸颊红润了起来,有一种仙女下凡的好看。淡淡的粿香啄破水雾,带着湿润的水汽,厮磨着我们的耳鬂,飘出门去,寻找旷野漫卷而来的金色种子。

农村人好客,浇粉面之前,妈妈会做上一大盘九头芥辣椒炒豆腐干,准备一大碗红糖,一碗酱油。戌时到,晚饭已消食,村里人踱步过来吃上一个粉面粿,既饱了肚子,又撑了场面,妈妈多加进的几斤大米,足够村里人尝个味道了。

我喜欢把粉面粿卷起,蘸着红糖吃,一口咬下去,粿皮滑溜溜的,满嘴的香甜,好吃到失语。

隔日,当太阳爬上大礼堂东面的檐角,晒谷场上像赶集一样的热闹,两三户人家的粉面粿要晒出来,竹席把晒谷场铺满了,一叠叠的粉面粿被抬到了阳光下重见光明,掀开布罩时,看上去只有一个粉面粿,剥啊晒啊!上千个白玉盘明亮剔透,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冲着太阳升华,我想,这一定是太阳和月亮相邀万亿年的约会。

粉面粿晒至半干,就可以收起来了,这个时辰往往是做饭吃饭的时候,但是不用我们发愁,大家算准了时间,原班人马又一次出现在了晒谷场,她们分工明确,忙完这家帮那家,在阴凉处围着临时搭起来的大砧板忙活开了,两个粉面粿中间淋上一小调羹菜籽油,手掌轻压把菜籽油抹匀后,卷成筒,切成丝条状。她们腰板笔直,眼神专注,世界在她们眼里仅此一个点,切面声,谈笑声,风吹声,勤劳与满足在这片大地上演了千万年。

晒米粉面的人,手脚就是快,她们把切好的米粉面理成大号回形针的造型,在经历了某种凌乱之后,一帖一帖的米粉面整齐地出现在了闪闪的阳光下,愈来愈松脆透亮。

前几日,爸妈给我邮寄了一箱米粉面,收到时,我开心不已。

米粉面有很多种烧法,各具风味,炒食亦佳,米粉面先用冷水泡发变软备用,热锅下油,肉丝胡萝卜丝辣椒快速翻炒煸香,依次加入青菜豆芽及调味料,然后放入米粉面鲜酱油不断翻炒,撮上一把葱花,即可出锅。米粉面根根分明,滋溜一口,爽滑入味,面的香,菜的香在唇齿间游荡,明明炒了一大锅,最后还是给我们三张嘴“包圆了”。

每一根透明的米粉面,带着隆重的仪式感,每一口生香的米粉面,都有人去尝,带着牵挂与期盼,生生不息。

一碗米粉面

引起一波“回忆杀”

现在很少见到自家纯手工磨面了

造型奇特但效率很高的石磨

逐渐减少消失不见

只有经营老物件的体验场所

偶尔能见到

那些不能忘却的童年记忆

和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儿时美食

总会让我们时不时回味

曾经的难忘经历

你吃过米粉面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折戟场”到“安全区”:春开... 纯粮固态,春开窖散酒的底线,也是您的起点。浓墨清溪,酱彩芝魂,醉美不过春开窖!春开窖·中国香——浓清...
原创 餐... 前言 上周带孩子去商场吃最爱的牛腩饭,却意外撞见了一个"残酷真相":后厨师傅没切菜没炒菜,只是从冷...
原创 国... 说实话,最近刷到国外超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预制菜,我整个人都愣住了。咱们国内还在为“学校能不能用预制菜...
酸辣土豆丝总炒不脆?掌握 2 ... 食材准备: 土豆:2 个(约 500 克),选表皮光滑、无发芽无黑斑的,推荐黄心土豆,口感脆嫩,...
海关助力老字号月饼“扬帆出海”... 中秋佳节将至,上海老字号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的月饼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现代化车间内,...
秋食记·栗之味:香酥板栗饼,酥... 秋风一凉,街巷里便飘起板栗的甜香。选几颗圆滚滚的板栗,清水里煮到壳子裂开细缝,剥去棕褐外皮,内里的果...
西贝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4个月?... 这几天,餐饮圈可真是热闹非凡啊!知名人士罗永浩在9月10日发了条微博,吐槽西贝餐厅几乎全是预制菜还价...
番茄炒蛋总做不好?掌握 2 个... 上周家庭聚餐,表妹做的番茄炒蛋一上桌就被抢空,连平时挑食的小侄子都多扒了两碗饭。我忍不住问她秘诀,表...
家常蒜蓉生菜总做不好?掌握这 ... 上周六在家整理冰箱,翻出一颗蔫巴巴的生菜,正准备扔掉时,老妈突然打来电话:“别浪费!教你做道比馆子还...
鱼香肉丝总做不出鱼香味?掌握酱... 按照大厨给的配方试做后,做出的鱼香肉丝酸辣开胃,口感丰富,今天就把这道经典川菜的正确做法分享给大家,...
原创 下... 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咱们中国人爱吃,也会吃,朋友小聚、家人团圆,下馆子搓一顿是常有的事。但如...
原创 预... 这两天,预制菜的话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消费者坚称有权利知道自己吃的菜是不是预制的,商家坚称自己...
【视频】秋游是养生?中医盖章了... 秋季出游不是贪玩,是养生?没错,中医盖章了,还给出具体建议!龙眼、陈皮、五指毛桃、良姜……在广东可以...
吴忠早茶“香”约庆阳 丝路双城... “黄河明珠·美丽吴忠”商文旅农宣传推介活动现场。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9月13日,庆阳市融媒体中...
西兰花炒虾仁:鲜美Q弹,椒香四... 西兰花炒虾仁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既简单易做,又营养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道鲜美Q弹、椒香...
“通台携手 岭鲜一步” 通化粮... 9月13日,2025年吉浙对口合作宣传营销推广系列活动 “通台携手 岭鲜一步”推介会活动在台州温岭市...
河南范县:让非遗产品留住中秋“... (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月饼载情感,中秋盼团圆。9月12日,临近中秋,走进河南省范县白衣...
原创 西... 最近,罗永浩炮轰西贝是预制菜一事登上热搜,引发各大媒体和网友关注。媒体纷纷前往线下西贝采访,曝光了不...
土豆粉条怎么烹调更好吃呢?十道... 土豆粉条怎么烹调更好吃呢?十道粉条家常菜,下饭指数超五颗星,做法简单,味道一绝,想知道怎么做的咱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