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餐饮圈可真是热闹非凡啊!知名人士罗永浩在9月10日发了条微博,吐槽西贝餐厅几乎全是预制菜还价格昂贵,直接用“实在太恶心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条微博一下子就把西贝莜面村推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反应那叫一个强硬,信誓旦旦地声称西贝“100%没有预制菜”,甚至表示要起诉罗永浩,还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以示透明。这波操作本来是想自证清白,谁知道却引发了一场更大的风波。
当媒体和公众真有机会一探西贝后厨的究竟时,却发现了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情况——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9个月的腌制鸡翅、18个月的冷冻海鲈鱼。这不禁让人疑惑:西贝所谓的“新鲜现做”和我们普通人理解的是一回事吗?
当记者们走进西贝开放的后厨,直播镜头一扫,冷柜里整整齐齐码着的各种冷冻食材可谓是“惊艳”全场。眼尖的网友一下子就看出了大问题:海鲈鱼包装上明晃晃标注着“速冻调制食品”,保质期长达18个月;去骨黄花鱼柳和儿童餐牛肉酱保质期9个月;羊排24个月;鸡肉和猪排烩酸菜也都是9个月。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那袋冷冻西兰花,保质期竟然长达24个月!整整两年啊!这要是换成新鲜西兰花,放冰箱里不过五天就开始发黄变质了。
西贝一家门店的店长赶紧出来解释,说这些西兰花是统一采购的有机菜,供应商使用“冷冻锁鲜技术”保存,不是大家理解的常规冷冻。而一位厨师长也试图澄清,说海鲈鱼是由中央厨房统一处理、配送到门店的半成品,虽然保质期18个月,但属于“半成品”,他们是“新鲜现烤”。这话听着总让人觉得有点别扭,就好像说“我虽然用了预制材料,但我是现做的”一样。
网友们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番解释立马在网上炸开了锅,六万多条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吐槽西贝。有人调侃道:“罗永浩还没开始输出,他们就先拿刀捅自己了”;还有人讽刺说:“我表妹在西贝上班,好像权力蛮大的,一个人管了9个微波炉”;更有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西兰花:我躺了两年,出场只有三秒。这哪是做菜,这是拆快递”。这些评论既幽默又尖锐,道出了多少消费者的心声。
这场风波的核心争议在于到底什么才算“预制菜”。西贝坚持认为,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净菜等不属于预制菜范畴。但在普通消费者眼里,从冷柜拿出来、加热上桌的,就是预制菜,不管你怎么称呼它。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让西贝在口碑和人心上先输一局。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西贝这场原本为了自证清白的“开放后厨”行动,最终变成了“自曝”现场。贾国龙后来承认,西贝连续2日营业额掉了100万元,这个数字可真不是小数目。一场旨在挽回声誉的公关行动,反而成了灾难级的公关案例,这也是没谁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餐饮品牌“老乡鸡”因为对菜品加工等级进行明确划分标注,把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标得明明白白,意外获得了网友们的点赞。看来,消费者并不是一味反对预制菜,而是希望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罗永浩在9月12日晚的直播中继续发声,表示自己“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他展示了西贝多款预制菜的保质期信息,并特别提到在西贝食用海鲈鱼时感觉腥味明显,质疑其新鲜度。这场争论似乎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口水战,引发了更广泛的关于餐饮行业透明度的讨论。
西贝与罗永浩的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预制菜”定义的争论,实则反映了餐饮行业工业化与消费者传统认知之间的深层矛盾。在这个标准化、效率化的时代,连锁餐厅依靠中央厨房统一品控、提升效率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你不能一边享受工业化带来的成本红利,一边标榜自己“匠心手作”。
消费者们其实很明白,现代餐饮业离不开标准化操作与效率提升,但大家去餐厅吃饭,尤其是支付较高价格时,期待的不仅是卫生和吃饱,更包括新鲜食材的本味、厨师手艺的温度、即时烹饪的香气,乃至“被用心对待”的心理体验。这些情感价值,绝不是冷冻24个月的西兰花或者18个月的海鲈鱼能够提供的。
这场风波也启示我们,餐饮行业不仅仅是标准化生产,更是情感消费和信任消费。企业面对质疑时,不应该一味强调自己合乎国家标准,而应该具备与消费者共情的能力,站在食客立场去思考,如何让大家吃得安心开心、物有所值。只有将消费者的期待和体验置顶,用透明回应关切,用诚意重建信任,才能真正走得长远。
“预制菜”从来都不是原罪,缺乏透明与共情才是。这场风波与其说是对某个品牌的声讨,不如看作是一次广泛的消费者觉醒:人们越来越关注吃进嘴里的东西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制作,希望拥有充分知情权和选择权。相关部门也要从舆论中读出期待,从法律法规、产品标准上,对“预制菜”进行细化领域、细分品类,让明示成为行业规则,让监管更加精准有力。
说到底,老百姓不反对科技,不反对效率,但他们反对“话术包装”下的认知欺骗。你可以卖方便面,但别非说是“妈妈手擀的”。餐饮企业们应该明白,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合法的真相”,而是“真诚的饭菜”。只有真诚才能换来信任,而信任才是一个品牌最宝贵的资产。
西贝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餐饮行业的透明化时代已经到来。消费者们用他们的关注和选择投票,正在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透明、更加诚信的方向发展。这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诚信经营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