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贝和罗永浩的“预制菜之争”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为此,很多餐饮企业现在只要谈到预制菜就“闻之色变”。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预制菜之王”的萨利亚,却始终是“零差评”,而且翻台率比普通餐厅高出2倍。数据还显示,萨利亚在中国开出了415家门店,2024财年营收还超25亿元。
实际上,萨莉亚的菜才是100%的“预制菜”。在极简的后厨里,没有明火翻炒的油烟,没有厨师切菜的声响,店员只要从冷藏柜里拿出预制好的意面、披萨的半成品,放进专用设备加热几分钟,就可以端到顾客的桌面上了。而这样的全预制菜模式,却没有人吐槽“食材不新鲜”或“口味不稳定”。那么,萨利亚究竟是靠什么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呢?
第一,萨利亚是“低价不低质”
即使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萨利亚的70%的菜品的价格在20元以下。一碗意式肉酱面是19元,一份芝士披萨28元,一份香烤蜗牛18元,就连一份烤肠也只要26元。人均消费在30元,就能吃饱吃好。
此外,萨利亚不仅是价格低廉。而且,菜肴的品质和新鲜度都很好。比如,意面酱料里有较多的肉末,沙拉里面的蔬菜也很新鲜。这主要是因为,中央厨房统一采购食材,标准化生产,就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稳定。
第二,萨利亚做的就是“预制菜”
现在很多餐厅喜欢欺骗消费者,说自己的菜品都是后厨现炒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把“预制菜卖成了高价”。而萨利亚走的就是“性价比”路线,消费者都知道自己吃的是预制菜。
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冲着“花小钱去吃西餐”的想法去萨莉亚。而萨利亚并没有骗消费者现做,也没有卖给消费者高价菜。所以,萨利亚尽管是100%的“预制菜”,但消费者也并不会对其有什么差评了。
第三,萨利亚让所有人都能“体面吃饭”
萨利亚让基层职员、学生党,都能吃得起西餐。通常基层职员中午只要点一份意面加一份饮料,就能轻松解决午餐问题,这要比叫外卖更健康。还有学生党,几个人聚在一起,人均消费20-30元,吃上一顿西餐,也不会心疼钱包。显然,萨利亚能让所有人都能“体面吃饭”。 这不仅不会有“差评”,而且还颇受基层员工、学生党们的青睐。
现在很多人都提出疑问,萨利亚是如何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把成本省下来让给消费者的呢?首先,由中央厨房统一采购食材,标准化生产,这样既能保证口味稳定,还能减少损耗。如此一来,生产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再者,萨利亚选址通常在商场负一楼、写字楼下面、大学城附近,租金成本要比核心商圈低30%。最后,萨利亚门店装修也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装修,桌椅紧凑也不拥挤。而把这些省下来的成本,都转化成了“低价菜价”上面了。
从萨利亚的案例来看,餐厅给消费者上“预制菜”并没有过错。错就错在明明卖的是预制菜”却要欺骗消费者,说自己的菜品都是现做的。错就错在明明出售的是“预制菜”却还要卖出“炒菜”的价格,把消费者当傻子。如果你对消费者真诚一点,直接承认自己做的都是预制菜,并对菜品制订出合理的价格,哪怕是预制菜,消费者也都愿意买账。
通常餐饮企业有两条定位路线。要么你走的是“性价比”路线,给消费者的就是“便宜、实在、不骗人”。这样也能受到消费者青睐。要么就是走高端路线,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做现炒,就是做高品质的菜肴。而那些既要拿预制菜糊弄消费者,想卖高价的餐饮企业,必然会被消费者所遣责,最终结果是会被淘汰出局。萨利亚没有被骂的原因就是“真诚定价,坦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