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金秋时节,饼香满城。月饼,既是团圆的象征、味蕾的寄托,更承载着茂名作为“中国月饼名城”的产业追求与创新智慧。
在这里,传承千年制饼技艺,成就年产值40亿元的甜蜜产业。南方+茂名频道即日起推出《月饼名城上新记》系列报道,解码茂名月饼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阶之路。敬请垂注。
“您扫这个码,产地、检测报告都能看见,‘信’字号的放心吃!”不久前在广州天河城广场的茂名“信”字号月饼嘉年华上,一家企业负责人正向顾客热情介绍月饼溯源信息。“今年来自珠三角、湖南、广西的订单明显多了,很多客户就是冲着这个‘信’字来的。”
展会现场,19家“信”字号月饼企业展位前人流不断,非遗拖罗饼、金腿五仁饼香气四溢,折射出茂名月饼产业正在发生的品质蝶变。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月饼名城”,茂名有着超过1300年的制饼历史,年产值40亿元。如今,在具有茂名属性、代表诚信品质的“信”字号公用品牌赋能下,以往“散而不强”的产业瓶颈正被打破。千年饼香,正以“品”立市,走向更远的市场。
( “信”守好味道,时长共39秒)
八道关卡
筛出“信”字招牌
“以前参展,客户总问‘茂名月饼好在哪’。现在只要亮出‘信’字号标识,不少人主动扫码查溯源。”9月15日,在茂名工会系统月饼定制采购活动现场,橘洲饼业的工作人员忙着“补给”试吃盘,展台前“信字号授权企业”的标识格外醒目。
“想拿到‘信’字号,绝不是填张表那么简单。”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揭秘这套覆盖“准入-监管-退出”全周期的严格机制——
企业首先需提交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和农业农村局的联合初审后,还要迎接专家组的现场审核、抽样检测,汇报和答辩,最后报市政府审批。整整8道流程,层层筛选。2024年首批获得授权的19家月饼企业,无一不是凭实力说话的“品质标杆”。
“信”字号标识并非终身制,授权之后监管更为严格。一位消费者扫码后,手机上立刻弹出月饼原料产地、生产车间的画面。“能看见原料的检测报告,给孩子吃放心。”她称赞道。支撑这份透明的是严密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市级部门定期抽检,区县专人核查企业是否规范使用标识、落实溯源要求等。一旦出现连续两批产品不合格等行为,企业不仅会被立即摘牌,三年内还不得再次申请。
在企业看来,“信”字号不仅是品质的证明,还是发展的“助推器”。“‘信’字号的准入门槛高、后续监管严,从申请到授权的过程,也是我们倒逼自己提升质量的过程。”广州酒家集团粮丰园(茂名)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张东兴说,“自去年获得授权后,企业进一步细化了食品安全管控流程,产品品质在市场上更有说服力了。”
在这19家“信”字号饼企的带动下,目前茂名全市200多家月饼企业正主动对标“信”字号标准,加速推动区域产业从“量”的优势向“质”的领先转型。
政企携手
“抱团”闯全国
“信”字号的意义远超品质认证,它正成为政企协作、打响区域品牌的重要支点。
茂名月饼年产值达40亿元,但长期以来企业单打独斗,消费者只知产品、不识产地的尴尬屡见不鲜。如今,政府与行业协会推动“信”字号月饼企业统一使用“中国月饼名城・茂名”标识,集中资源向外推介。从北京王府井到沈海高速,从广州商圈到全国各地展会,“信”字号茂名月饼高频亮相。
这背后,是一套政企联动的“组合拳”。“我们收集珠三角、广西等地客户的反馈,联合‘信’字号企业研发新品。”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梁通介绍,针对消费者对“健康化”“零食化”的需求,指导企业推出荔枝馅小月饼、低糖流心款等产品,让月饼逐渐摆脱“节日专属”,走向“日常点心”。
“过去企业各打各的牌,消费者很难记住‘茂名月饼’这个共同名字。现在统一标识、集中推广,‘信’字号让我们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击’。”梁通点出了“信”字号的核心价值——以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资源,打出清晰声量。
文化赋能则为“信”字号注入了情感温度。在展销现场,化州拖罗饼的非遗制作展演吸引众多顾客驻足拍照。“月饼是茂名人的乡愁符号。”广东省茂名商会执行会长、监事会主席黄沃表示,“‘信’字号让在外茂商更有信心和底气去推广家乡的味道。”
从品质控制到品牌战略,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茂名月饼正在“信”字号的引领下,走出一条以诚信立品、以协同共进的新路。
来源:南方+(文、视频、海报:苏斯铭 刘栋铭)
责编:江健平 初审:陈梓雯
终审:张仲昌 监制:邓再勇
下一篇:发布会|普洱发出“旅居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