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正值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在普洱茶马古城举行。会上,普洱市委、市政府及行业代表、旅居客代表集中推介普洱的生态资源、茶咖产业、旅居优势和未来规划,向世界发出“普洱之约”。
山水之间的茶与咖啡
普洱因茶得名、因茶闻名,被誉为“世界茶源”。普洱保存着2700多年树龄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王和1700多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2025年,普洱茶园面积达211万亩,茶叶总产量15.9万吨;其中,有机茶园67.2万亩,有机认证产品826个,“绿色、生态、有机”已成为普洱茶的代名词。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遗产,正成为国际茶人向往的精神高地。
咖啡则是普洱的另一张名片。普洱咖啡种植面积70万亩,年产咖啡豆8.1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5.7%,是全国最大产区。普洱已形成从种植、加工、烘焙到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并每年输出上万名“普洱咖啡师”。377个咖啡空间、20个精品庄园遍布城乡,星巴克、雀巢、瑞幸等企业相继布局,带动“咖旅融合”成为旅游新潮流。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享受“左手咖啡、右手茶”的独特惬意。
同时,普洱的生态环境同样令人难忘。普洱海拔在317米至3370米之间,涵盖5个气候带,年均气温19.5℃,被誉为“春天里的春天”。森林覆盖率达68.23%,孕育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被称为“全球生物种质基因宝库”。
旅游发展的“普洱样本”
近年来,普洱坚持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为目标,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普洱建成39个A级景区、51个精品茶咖庄园,茶马古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4年,普洱接待游客54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0亿元,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百强榜”。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33.38万人到普洱旅居。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游客量迅速攀升,2024年接待44.5万人次,比申遗前增长247%,预计2025年将突破60万人次。依托“茶旅融合、咖旅融合”,普洱逐渐形成“短期旅游—深度旅居—创新创业”的发展链条。
特色活动也成为吸引力。思茅梅子湖2025原产地咖啡文化季、澜沧“万人篝火打跳”、镇沅第七届“茶王杯”全国陀王争霸赛、国际2025匹克球巡回赛云南江城站,让游客在观光之外拥有更多深度体验。
提供旅居多元体验
普洱在“旅居云南”中走出特色。打造了26个特色旅居村,推出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提供3500多个专属旅居床位。春风云庭、福莲山居等旅居社区通过月租、季租模式吸引长期居住客。旅居生活既可以在茶山木屋枕星河入梦,也可以在江畔民宿推窗见云海。
典型案例尤为亮眼。四川创业者熊楷扎根普洱,创立“佰村相见”品牌,打造民族幸福村和乡村运营体系,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也让旅居客深度融入乡村生活。重庆旅居代表倪澜则在洗马湖畔的老爪箐,和村民共同打造“数字游民社区”,引入青年创业者和艺术家,形成新型乡村旅居样板。
旅居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经济新增长点。普洱茶、咖啡与民族文化融合,形成“茶宴”“咖餐”“佤王宴”等特色产品。哈尼长街宴、彝族打歌、傣族孔雀舞等活动,为旅居客提供多元体验。
打造开放包容旅居之城
普洱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心,中老铁路、昆曼高速纵贯全境,拥有两个机场、三个口岸和三个省级产业园区,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窗口。
当前,普洱正在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RCEP和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未来,将重点发展普洱茶、咖啡、牛油果等高原特色农业,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林浆纸、林板家居为代表的现代林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
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表示,普洱正在迎来“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黄金期,将继续打造开放包容的旅居之城和投资热土。“我们诚邀世界各地的朋友来普洱旅游旅居、创新创业,共同拓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场景,开创‘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新空间。”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