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曾几何时,方便面堪称国民速食界的 “扛把子”,一年就能被中国人吃掉超438亿包。可如今,它却风光不再,热度肉眼可见地消退。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2020-2023年,3年时间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2024年降至438亿包,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还在同比下滑8.9%,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据21财经)
在记者看来,“3年少卖40亿包”不是简单的口味疲劳,而是一场由外卖、健康意识与高铁共同掀起的消费革命。
外卖的降维打击,首当其冲瓦解方便面的生存根基。过去靠“3分钟饱腹” 立足的方便面,如今面临更高效的替代方案:2024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27万亿元,用户达5.92亿人,每2个中国人就有1个定期点外卖。平台6元“拼好饭”(两荤一素包配送)的性价比,直接冲击方便面价格锚点 ——经典款从4.5元涨至5元,却仍难敌 “热饭上门不洗碗” 的场景优势。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边是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的现炒外卖,一边是略显单调的方便面,消费者的选择不言而喻。正如《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外卖市场规模每增长1%,方便面消费量就减少0.0533%。
外卖挤压之外,健康意识觉醒让方便面陷入更深困境。过去,方便面凭借便捷、快速的特点,成为快节奏生活中的宠儿。但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愈发关注。艾媒咨询2024年调查显示,59.3%的消费者担忧速食油炸工艺,怕产生反式脂肪酸与丙烯酰胺;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更戳痛点:一包普通泡面含盐6克(超每日推荐量5克上限)、脂肪25克(占每日推荐量83%),“不健康”标签愈发牢固。
扭转“不健康”印象,行业自救却陷入“高端化陷阱”:加虾仁加海参、熬骨汤、推非油炸,却将产品定价抬至20-30元(如统一“满汉大餐”、康师傅“Express 速达面馆”)。消费者不认账——即便料包升级,“方便面=垃圾食品”的潜意识未变,高价反而进一步劝退大众。方向错了,越努力就越尴尬。
高铁的普及,彻底终结了方便面的“绿皮车刚需场景”。《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显示,高铁营运里程每增长1%,方便面消费量就减少0.3191%。截至2024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8万公里,较2023年的4.5万公里新增3000公里,平均时速350公里让旅途时间大幅缩短,泡面的“充饥刚需”属性被彻底消解。
讽刺的是,方便面曾靠“旅途刚需”溢价——车站一桶红烧牛肉面卖15元没人喊贵,因为“饿+无聊”是刚需。现在呢?高铁乘客更倾向于通过12306点外卖,武汉热干面、周黑鸭等地方特色小吃日均配送超300单,客单价达50元,其中“免排队”服务溢价占比超 60%。这种消费场景的迁移,让方便面失去了最后的流量入口。当高铁餐车开始提供现炒黑椒牛肉、贝勒爷烤肉等热链餐食,当12306配送中心日均处理几百单外卖,方便面在密闭车厢里的气味劣势被无限放大。广州东站停售泡面的举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方便面的下滑,是消费需求迭代的必然结果,而非品类本身衰退。若行业仍困于“健康=高价”的误区,忽视年轻人对“平价健康速食”的核心诉求,恐难扭转颓势。唯有跳出高端化执念,在便捷、营养与性价比间找到平衡,才能重新赢回消费者,重拾国民速食“扛把子”的往日荣光。
下一篇:家常肉末豆腐的美味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