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块扔进锅里,看着它慢慢融化,这事儿急不得。火开大了容易糊,中小火最稳妥,等油全部化成液体,抓把花椒扔进去。花椒碰到热油的瞬间那股麻香味就窜上来了,这时候再倒干辣椒段,记得用剪刀剪开的这种,比整根的出味更快。
蔬菜得选水分少的,西葫芦别切太薄,稍微厚点吃着有口感。土豆片要泡水,不然淀粉太多汤会浑。青椒建议选肉厚的品种,切成滚刀块耐煮。这些准备工作看起来琐碎,但少了哪步味道就是差那么点意思。
蘸料其实没那么多讲究,蒜泥加香油是基础款。要是喜欢重口味,舀一勺火锅原汤兑进去,再撒点花生碎。有人非问我精确比例,真没必要,口淡的多加香油,爱咸的补点生抽,自己调出来的最对胃口。
涮煮顺序有讲究,土豆这类难熟的先下锅,煮到半透明再放西葫芦。青椒这类易熟的搁最后,烫个十来秒就够了,保持脆度。别一股脑全倒进去,那成乱炖了。
锅底容易越煮越咸,中途可以加开水,但千万别加冷水,温度骤降食材会变硬。要是汤底发苦,肯定是辣椒煳了,下次记得火小点。吃到后半段可以扔把面条进去,吸饱汤汁的面条才是这锅的精髓。
剩下的汤底别浪费,滤掉渣滓还能炒菜用。炒个包菜或者娃娃菜,比用清水做的好吃太多。厨具清洗确实麻烦,牛油遇冷就凝固,得用热水才能冲干净。
其实做法真不难,难的是愿意花时间熬锅底。现成的火锅底料我也试过,香是香,但总缺了那股子烟火气。自己煸炒的辣椒花椒,那种复合的香气是工业复制不来的。
有时候半夜突然馋这口,冰箱里有什么就涮什么。冻豆腐吸汁能力一流,午餐肉切厚片煎过再涮更有嚼头。甚至试过涮油条,意外地很搭,就是热量有点吓人。
最过瘾的吃法还是围坐在炉子旁边涮边吃,但一个人吃饭也别将就。用小号砂锅做单人份,煮开了直接端上桌,省了洗大锅的麻烦。冬天这么吃尤其舒服,浑身都暖烘烘的。
要是请客吃饭,可以提前熬好锅底,客人到了再加热。蔬菜拼盘事先码好,肉卷摆成玫瑰花造型——虽然我觉得纯属多余,但拍照确实好看。最后提醒句,门窗记得通风,不然味道三天散不掉。